游戏百科

什么叫工业死刑?1枚高超音速导弹,10马赫极速,携带1吨高爆战斗部,这根本不是在

什么叫工业死刑?1枚高超音速导弹,10马赫极速,携带1吨高爆战斗部,这根本不是在打仗,而是在进行不可逆转的物理抹除!一家现代化工厂,只需这一发入魂,方圆三百米内的所有精密设备和技术人员瞬间气化,如果几百枚这样的死神同时降临日本列岛,这画面不需要想象,因为那是日本战后工业体系的直接清零!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东京大田区有家只做iPod背板的小作坊,全公司就5个人,别小看它,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厂遍布日本各地,它们构成了精密制造的毛细血管,问题来了,当一枚导弹落下,这5个人和他们掌握的技术瞬间归零,整条生产链就断了。   再看丰田名古屋的发动机产线,它的零部件供应商全在周边几十公里范围内,这种本地化配套在和平时期效率极高,但换个角度想,只要打掉其中几个关键节点,丰田全球40%的产能就得停摆,这不是夸张,是产业链高度耦合的必然结果。   现在来算算速度账,高超音速导弹飞行速度10马赫,相当于每秒3.4公里,日本引以为傲的防空系统呢?拦截弹最快跑5马赫,根本追不上,更要命的是那种会变轨的弹道设计,雷达刚锁定目标就丢了,想拦都不知道往哪儿拦。   美国人试射高超音速武器时搞过一次意外爆炸,14吨燃料把附近厂房推出去几十米,现在想象一下,1吨重的战斗部精准命中目标,加上极速撞击产生的动能,杀伤半径直接扩到400米,这范围内的精密设备,别说正常运转了,连零件都找不全。   日本的麻烦在于地理条件太差,国土狭长,所有工业区都挤在太平洋沿岸那条线上,京滨、阪神、中京这几个核心区域,看地图就像串糖葫芦似的排成一串,这种布局方便物流没错,但在战时就是把要害全摆在明面上。   九州岛的半导体产业更典型,信越化学和SUMCO两家公司就控制了全球过半的硅晶圆供应,索尼的传感器厂也在那儿,光刻机这种设备对环境要求极其苛刻,哪怕轻微震动都得重新校准,一旦遭受打击,这些价值上亿的机器瞬间变成废铁,想重新采购得排队好几年。   时间窗口是另一个关键因素,美军航母从关岛赶到西太平洋最快要3到5天,从本土出发得一个月,这段时间足够做太多事情了,按照先瞎眼、后断腿的打法,第一波就把雷达站和防空阵地端掉,接着清理机场军港,最后才轮到工业设施。   俄乌战场已经演示过这套逻辑的威力,俄军用高超音速导弹打掉乌克兰的炼油厂和铁路枢纽,三轮攻击后乌军燃油库存直接掉到个位数,前线坦克开不动,后方补给送不上,再坚固的防线也得崩,这种打法的核心就是切断造血能力,让对手连抵抗的本钱都没有。   日本制造业还有个致命软肋: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生产芯片需要的高纯度镓,九成从对岸运过来,工厂被炸了是一回事,原料断供又是另一重打击,就算有幸存的设备,没材料也开不了工,只能摆在那儿吃灰。   有人可能会问,工厂炸了重建不就行了?这就不懂现代工业的门道了,传统厂房确实能重建,但那些动辄培养十几年的技术人员呢?那些需要全球采购、交货期按年算的精密设备呢?产业链一旦断裂,恢复起来的难度比从零开始建厂还大。   从东风-16到东风-26D,从1200公里到4000公里以上的射程,日本全境都在覆盖范围内,这意味着根本不需要搞什么两栖登陆,按下发射按钮就能执行所谓的工业死刑,等美军舰队慢悠悠赶到现场,能做的也就是评估损失了。   这种威慑力量的真正价值不在于使用,而在于让对手不敢轻举妄动,当实力差距大到一定程度,战争反而很难打起来,因为没人愿意承受那个代价,台海问题上某些国家之所以不断试探,就是还没认清这个现实。   抗美援朝那会儿装备不如人,靠的是决心和牺牲换来几十年和平,现在情况反过来了,实力在手的一方反而更克制,但这种克制有个前提,就是让所有人都明白红线在哪儿,越线的后果是什么,这才是大国的止战智慧。   信息来源:《军工行业正迎来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