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等来高市早苗的道歉,却等到一个来自老美的炸裂消息,美国参议院全票通过涉台法案,要与岛内“不设限交往”。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11月18日,两件事几乎同时发生,东京,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对着记者说,政府支持高市早苗的发言,不撤回也不道歉,几乎同一时刻,华盛顿参议院投票结束,《台湾保证落实法案》全票通过。 这个时间点的重合让人无法忽视,11天前,高市早苗在国会预算委员会质询时提到台海话题,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迅速在社交媒体发声,用词严厉,北京要求东京给说法,日方始终不松口。 法案其实早在2月就提出了,5月在众议院通过时没引起太大波澜,外界也没太关注,但参议院这次投票结果让所有人意外,没有反对票,没有程序拖延,一次性搞定。 法案核心内容直指1979年以来的交往框架,要求国务卿每季度审查美台交往限制,每两年向国会报告具体松绑计划,这不是一次性表态,而是把突破限制变成制度化安排。 北京的反应很快,11月10日前后,文旅项目暂停,部分进口业务收紧,影视合作也停了,14日外交部连续发声,措辞一次比一次重,19日凌晨再次召见日本驻华大使,表达严重关切。 日本那边却很统一,总理官邸、外务省、国防厅口径完全一致,在野党虽然有人质疑对华政策太激进,但高市内阁在议会有稳定多数,根本不担心被迫改口,日方甚至说中国反应过度。 台湾地区行政机构对法案表示欢迎,说有助于深化双边关系,岛内媒体特别关注参议院全票通过这个细节,认为这是重大外交进展,但在中日冲突问题上,台北保持了少见的谨慎。 法案提出者Ann Wagner早在众议院阶段就说过,解除对台交往限制刻不容缓,参议院通过当天,两位资深参议员Cornyn和Coons发表声明,称这是巩固印太安全秩序的关键一步,声明没提台海,但意思很明显。 今年3月,日本成立了统合作战司令部,把陆海空自卫队指挥权整合到一起,直接对接驻日美军,九州岛部署的12式岸舰导弹射程已经覆盖中国东南沿海。 半导体领域的绑定也在加速,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今年第四次飞台湾,直奔台积电台南18厂,那是全球唯一能量产3纳米芯片的地方,美方一边逼台积电交核心数据,一边推动赴美建厂。 经济账算起来很吓人,日本东京股市出现波动,旅行社停售日本产品,多条航线可以免费退改,研究机构测算中国游客减少可能带来的损失不小,但日本政府显然不在乎这些数字。 台湾民众承受的压力更大,防务开支要提到GDP的5%甚至10%,花千亿新台币买美国淘汰武器,还要拿3500亿美元对美投资,台积电被要求砸400亿美元赴美建厂,2000多名核心技术人才被挖走,青年失业率飙到21.8%。 外交场上的话术也有讲究,中方从要求解释到要求撤回再到要求道歉,每一步都在加码,日方从解释立场到派官员访华,但核心态度从未改变,美方参议员的声明不提台海却剑指亚洲格局,用词很有分寸。 三方互动频率明显上升,美台双边会议次数增加,高层接触日益频繁,日本外务省派人紧急访华,但回去后立场依旧,法案通过后,这些以往在灰色地带的互动有了法律依据。 2月提案,5月众议院通过,11月参议院落地,每一步都在推进,日本3月成立统合司令部,多次进行台湾有事推演,这些动作都在同一个方向上叠加。 现在的问题是,这究竟是压力测试还是战略推进,日方为什么选择在中日关系紧张时顶住压力,美方为什么选择在双方僵持时通过法案,这是时间上的巧合,还是节奏上的配合。 三条线索正在汇聚,法案让常态化互动合法化,日本军事准备持续推进,经济利益与政治立场出现错位,11月18日这一天,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信息来源:央广网——日月谭天丨高市早苗猖狂挑衅,台湾舆论痛批其涉台谬论躁进“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