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又一内鬼被抓!”2025年11月21日清晨,央视通报某测绘公司项目负责人周某用

“又一内鬼被抓!”2025年11月21日清晨,央视通报某测绘公司项目负责人周某用无人机在敏感区偷拍涉军照片,电脑带毒险些外泄;前军工人员尼某冒用八旬老人身份勾结境外,两起案件让人心惊,国家安全的防线容不得半点松懈。 周某的行为并非偶然,他所在公司违规转包项目,让他有了可乘之机。或许他觉得只是完成工作任务,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侥幸,没履行任何报批手续就携无人机作业,拍摄围栏、道路、房屋等高清影像。他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存储照片的电脑早已感染多种病毒,一旦数据被远程窃取,后果不堪设想。 经专业部门鉴定,这些照片涉及机密级、秘密级军事秘密,相当于阵地的“体检报告”,一旦外流,敌方就能精准掌握我方部署。万幸的是,国安部及时截获,复核确认数据尚未扩散,这才避免了一场严重的安全危机。 另一边,前军工人员尼某的作案手法更具隐蔽性。他冒用八旬老人身份注册“冬夜”账号,刻意降低他人警惕,暗地里却与境外人员频繁联络,偷拍边境驻军部署、装备坐标。作为曾经的军工从业者,他本该深知保密纪律,却利欲熏心,利用专业知识危害国家安全,其行为更令人愤慨。 两起案件暴露出非法测绘行业的监管漏洞。近年来,部分企业为追求利益,将测绘项目层层转包,完全忽视保密要求。就像某境外公司曾以“智能驾驶技术研发”为名,将项目外包给国内公司,全程操控数据流转,最终将涉密数据转移出境。周某所在公司的违规转包,正是这种灰色链条的缩影,也给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 无人机的普及让航拍变得容易,但法律红线不容触碰。根据相关规定,使用民用无人机从事测绘活动必须取得资质,且需提前申请飞行空域,严禁拍摄军事设施等涉密场所。可现实中,不少人像周某一样,既无资质也不报批,还有人违规破解无人机禁飞功能,为了利益或猎奇铤而走险。此前就有无人机爱好者李某为博流量,拍摄部队雷达站视频,最终被判有期徒刑十个月。 尼某的案例则凸显了军工离职人员保密管理的重要性。按照保密法实施条例,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前要接受保密提醒、签订承诺书,脱密期内就业、出境都有严格规定。但有些单位落实不到位,导致部分离职人员成为境外势力策反的目标。就像某国防军工技术研究人员周某,回国后向境外提供大量涉密文件,给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更值得警惕的是境外“众包窃密”的新趋势。他们将情报搜集任务拆解,通过兼职平台招募人员,让普通人在不知情中参与窃密。有的要求安装特定测绘软件上传数据,有的提供设备让搭建无线网络,看似零散的任务,最终能拼凑出完整的机密信息,隐蔽性极强。 作为普通人,我们不能觉得国家安全离自己很远。在测绘、兼职、社交等场景中,要时刻保持警惕。遇到要求指定区域拍摄、打探敏感信息的兼职,一定要坚决拒绝;发现可疑人员在军事禁区周边徘徊拍照,要及时通过12339举报电话或网络平台反映。 这两起案件的涉案人员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相关企业被责令停业整顿,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预计后续会有更多行业整治措施出台,加强对测绘行业转包、无人机使用、涉密人员管理等环节的监管。 国家安全无小事,它关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周某和尼某的下场警示我们,任何妄图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都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绷紧安全这根弦,共同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固防线。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