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主持人“甲亢姐”又开始整活啦! 光辉战斗机在迪拜航展上坠毁,甲亢姐不检讨自家国防工业水平和真实军事实力也就罢了,反倒抱怨网友们总是嘲笑和讥讽印度战机和飞行员。 印度主持人甲亢姐这波为光辉战斗机辩护的操作,属实是把“自我安慰”玩到了新高度。光辉战斗机在迪拜航展上摔成火球,全球媒体都拍了个正着,她不盯着自家战机的问题琢磨,反倒怨网友嘲笑,还说24年只摔两架是了不起的成就,这话要是放在别的国家,恐怕得被当成笑话传好几年。 要弄明白这事儿有多离谱,得先把光辉战斗机这几十年的“奋斗史”捋清楚,看看这到底是款什么样的“明星战机”。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印度就喊着要搞自己的国产先进战斗机,目标挺远大,要比肩当时的国际主流机型,摆脱对进口战机的依赖。可谁也没想到,这一搞就搞出了个“世纪工程”,研发周期拉了整整三十多年。 要知道,很多国家研发一款全新战机,从图纸设计到批量交付,撑死了也就十几年,印度这速度,说是“龟速研发”都算客气的。 更有意思的是,研发过程中还不断掉链子,一会儿说要自主研发核心发动机,折腾了十几年没搞出来,转头就去求美国给F-414发动机技术,结果人家只给了成品,核心代码压根没分享;一会儿又说要提高国产化率,喊了几十年口号,到现在70%的国防电子元件、90%的特殊合金还得靠进口,所谓的国产战机,本质上就是个“万国零件组装机”。 就这么磨磨蹭蹭到2023年,才算真正稳定交付了20架,到2025年又交了8架,三十多年的研发成果,满打满算就这28架,平均一年还造不出一架,这哪是量产,简直比手工打造的奢侈品还金贵。 再说说甲亢姐嘴中“了不起的成就”——24年只摔两架。先不说这24年里光辉真正具备服役能力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两三年,单看交付数量和坠毁数量的比例就很能说明问题。 总共就交付28架,短短两年多就摔了2架,失事率超过7%,这是什么概念?印度空军整体事故率常年维持在2.29%-3.39%,就算是被他们自己称为“飞行棺材”的米格-21,虽然坠毁总数多,但人家前后装备了874架,坠毁490架的失事率也没这么高。 要是拿国际水平比,美国军用飞机年均事故率才0.38%,中国和俄罗斯的事故率更是低到可以忽略不计,光辉这7%的失事率,在国际上都能排得上号了,也就甲亢姐能把这当成“成就”拿出来说。 更关键的是,这两架坠毁的时机和场合,简直是把印度的脸按在地上摩擦。 2024年3月那次,印度搞了场隆重的国防展,莫迪亲自到场视察,本来是光辉战机露脸的好机会,飞行员驾驶着战机刚做了个特技动作,发动机就出了问题,战机失控往下掉,飞行员倒是反应快弹射逃生了,可战机当场炸成了火球,莫迪在观礼台上脸色都变了,全球媒体的标题全是“印度国产战机当着总理面坠毁”。 当时印度军方还嘴硬说只是小概率故障,结果不到两年,2025年11月的迪拜航展上,同样的剧情再次上演。迪拜航展是全球航空界的盛会,各国都带着顶尖装备来秀肌肉,印度本来想靠光辉吸引点国际订单,结果战机表演到一半突然失控坠毁,这次飞行员没能弹射出来,当场遇难,航展都被迫暂停了一个多小时,后续十场表演直接取消。 这哪是摔飞机,这是在全球面前公开处刑,可甲亢姐偏偏视而不见,只盯着“摔了两架”这个数字说事儿。 光辉战机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印度国防工业的通病。印度一直喊着“自力更生的印度”战略,可实际操作中全是漏洞。研发和生产完全脱节,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搞出来的成果转化率低得可怜,就像“阿琼”坦克,号称国产化率超过50%,结果关键部件还是得进口,故障率高到军方都不愿用。 供应链更是脆弱到离谱,俄乌冲突的时候,连T-90坦克的热成像仪都因为俄方断供而卡了脖子。更荒唐的是,印度还总搞“去华迷思”,为了所谓的政治正确,取消了用中国零部件的无人机订单,可中国在全球防务产业链里的地位根本绕不开,强行剥离只会推高成本、延误进度。光辉战机单价涨到8000万美元以上,比进口的同类机型还贵,就是这么来的。 甲亢姐抱怨网友嘲笑,可网友嘲笑的从来不是“摔飞机”这件事本身,毕竟任何国家的战机研发都可能出意外。大家嘲笑的是印度这种明明问题一大堆,却偏要自欺欺人的态度。 研发三十多年只搞出二十几架,失事率高得离谱,关键场合连续掉链子,这些问题不解决,反倒把缺点当优点吹,把笑话当成就说。 要是印度能踏踏实实解决研发效率、供应链和质量控制的问题,哪怕真的摔了飞机,也没人会嘲笑,可像现在这样,出了问题不反思,反而怪别人看得太清楚,这种心态下,别说光辉战机,再搞几十年也未必能搞出靠谱的装备。 网友的嘲笑,本质上是对这种“自欺欺人”的调侃,可惜甲亢姐至今都没明白这个道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