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微风]1947年,一个农民给解放军带路,聊天时提到了自己多年未见的哥哥,连长吃

[微风]1947年,一个农民给解放军带路,聊天时提到了自己多年未见的哥哥,连长吃惊的问:“你说的陈锡联,不会是我们的司令员吧?”   1947 年冬天,大别山地区气候寒冷,山路崎岖复杂,解放军第六纵队的一支先头连队在行军过程中迷失了方向。   尽管战士们有丰富的行军经验,但面对当地茂密的树林和陌生的地形,一时难以找到正确的路线,为了不耽误行军任务,连长决定派炊事班下山,寻找一位熟悉当地路况的老乡担任向导。   很快,炊事班带回了一位当地的农民,这位农民看起来十分普通,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身上穿着打满补丁的衣裳,肩上还扛着一把锄头。   他虽然看着话不多但做事沉稳,对大别山的山路非常熟悉,带领连队在复杂的地形中稳步前进,行军途中休息时,几名战士和这位农民闲聊起来,问起他的家庭情况。   农民告诉战士们,他和老母亲相依为命,还有一个哥哥,十八年前就参军入伍了,之后一直没有音信。   他还自豪地提到,听说哥哥在外头当了大官,还曾带领部队炸毁过日本鬼子的飞机场,一下子毁掉了二十多架飞机。   战士们听到 “炸机场” 的战绩后都十分惊讶,因为在全军中,这是陈锡联将军的著名战绩,几乎无人不知。   连长连忙追问农民哥哥的名字,当农民说出 “陈锡联” 以及哥哥的原名 “陈谱庆” 时,连长确认这位农民就是陈锡联将军的亲弟弟,立刻派人将这一消息向上级汇报。   消息层层传递,最终传到了第六纵队政委杜义德那里,杜义德随即打电话给第三纵队的陈锡联,告知他其亲弟弟找到了。   陈锡联将军已经十八年没有家里的消息,得知母亲还在世、弟弟找上门来的消息后,这位在战场上经历过无数枪林弹雨、性格坚毅的将军,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久久难以平静。   第二天一早,陈锡联就来到指挥所门口等候,不久后,他看到弟弟搀扶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走了过来,这位老太太正是他的母亲。   老太太虽然腰背佝偻,需要拄着拐杖走路,但特意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衣裳,头发也梳理得整整齐齐。   看到母亲和弟弟的那一刻,陈锡联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快步走上前,“扑通” 一声跪倒在地上,哽咽着说:“娘,谱庆不孝,让您受苦了。”   周围的战士们看到这一幕都十分动容,不少人偷偷抹起了眼泪,陈锡联的母亲伸出干枯的手抚摸着儿子的脸颊,确认是自己的儿子后,不停地念叨着他的乳名。   随后,母子三人来到指挥所里,炊事班特意准备了小米粥和馒头,在交谈中,弟弟讲述了这十八年里家里的生活情况,以及如何四处打听哥哥的消息;母亲则说起乡亲们对他们的照顾。   陈锡联很少提及自己在战场上的艰险和身上的伤疤,只告诉母亲和弟弟部队里伙食好,战友们也很照顾他,让他们不用担心。   母亲虽然没有多说什么,但一直盯着儿子看,想要把这十八年错过的时光都补回来,然而,当时处于战争时期,部队接到了下午必须转移的命令。   陈锡联将自己身上所有的钱、干粮和衣物都搜罗出来塞给母亲,可母亲却推辞着不肯要,说家里有地可种,自己有力气,不缺吃穿。   分别的地点选在山口,母亲站在寒风中,不停地向儿子挥手,嘱咐他要照顾好自己,陈锡联转过身,大步追赶部队,始终没有回头,他怕自己一回头,就再也舍不得离开了。   让陈锡联没想到的是,这次分别竟成了永别,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把母亲接到城里居住,但母亲不习惯城里的生活,执意要回老家。   1953 年,陈锡联的母亲病逝,而当时他因公务繁忙,没能赶回去见母亲最后一面,这也成为了陈锡联将军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他时常想起 1947 年大别山山口的那次分别,想起母亲在寒风中挥手的身影。    信息来源:陈锡联同志生平——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