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场发布《东盟国家法治化营商环境报告(2025年度)》。第1眼TV-华龙网记者刘润摄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张佳雯秦思思)11月21日,在重庆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东盟法治论坛分论坛——中国—东盟跨境犯罪治理论坛上,《东盟国家法治化营商环境报告(2025年度)》正式发布。
据介绍,本届中国—东盟跨境犯罪治理论坛汇聚了中国与东盟的执法界代表与专家,就共同治理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主题研讨环节,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孙海龙享了重庆的司法实践。他表示,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经贸往来和人员交流日益密切,跨境犯罪问题已成为影响区域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本届论坛聚焦跨境犯罪治理,旨在推动各方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更加完善的区域安全治理体系。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李大槐表示,面对跨境犯罪“产业链层级化、手段技术化”的新形态,重庆检察机关创新推出“规范衔接、机制创新、检校协作”三维治理路径,通过建立证据分级审查标准、三级协作办案专班等机制,有效提升了跨境犯罪治理效能。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李大槐。第1眼TV-华龙网记者刘润摄
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副总队长陈应平介绍,重庆警方通过构建多警种协同作战机制,整合刑侦、网安、经侦等专业力量,建立跨境犯罪线索集中研判平台,实现对犯罪团伙的全链条打击。在跨境协作方面,重庆警方与东盟国家执法部门建立案件协查快速通道,开展联合侦查行动,成功破获多起重大跨境电信诈骗案件。
此外,他建议进一步深化区域执法合作,建立跨境犯罪情报实时共享机制,推动调查取证标准互认,共同提升打击跨境犯罪的实战能力。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丁胜明建议,未来从四个维度构建综合治理体系:首先要深化跨境联合执法合作,建立常态化情报共享机制;其次要完善各国法律体系,缩小立法差异;再次要提升技术侦查能力,应对利用虚拟货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施的犯罪;最后要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根本上消除犯罪滋生的土壤。
他还表示,跨境犯罪治理需要学界与实务界通力合作,西南政法大学将与各方携手,共同为区域安全治理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本届分论坛由西南政法大学承办,四川外国语学院、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等机构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