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确实没跑没跪没投降,但事实上,他对乌克兰造成的伤害,远大于任何人。如果2022的时候,他能保持清醒一点,不被欧美忽悠,又怎么胆敢去挑衅一个国力在自己20倍的军事强国呢。 泽连斯基没跑没跪没投降,这一点得承认,冲突打起来之后始终待在乌克兰,有时候选择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后续的被动,泽连斯基2022年的那些决定,就是这么个情况。 欧美那边当时把话说得特别好听,北约官员跑过去跟泽连斯基拍胸脯,说只要跟俄罗斯硬刚,入约的事包在他们身上,还说武器援助肯定管够。 实际呢?初期送过来的大多是些二手装备,有的弹药都快过期了,跟当初承诺的压根不是一回事。 美国2021年刚从阿富汗撤兵,转头就把目光放在了乌克兰,明摆着是想把乌克兰当成牵制俄罗斯的棋子,嘴上说的是支持主权,心里打的是自己的小算盘。 泽连斯基那会儿像是抓住了根救命稻草,真就把这些口头承诺当成了铁打的保证,压根没想想人家凭啥无条件帮你。 说句实在的,跟俄罗斯比国力,乌克兰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不用翻那些复杂报表也能想明白,俄罗斯的军队规模、武器储备、工业基础,哪样不是碾压级别的。 泽连斯基偏不往这方面想,2021年就下令往乌东地区增兵,2022年更是一门心思要推进北约入约,步步紧逼地撩拨俄罗斯的神经。 俄罗斯一直把北约东扩当成心腹大患,这是明摆着的事,泽连斯基却觉得有欧美撑腰就万事大吉,完全没顾及对方的底线。 现在的乌克兰,经济早就被打得千疮百孔,以前靠农业和冶金产业还能赚点钱,现在工厂被炸了,农田要么成了战场要么没法收割,就连电网、公路这些基础的东西都毁了大半。 想重建?那得花天文数字的钱,比乌克兰好几年赚的总和都多。 更糟的是,现在整个国家都靠欧美援助过活,人家给援助可不是白给的,附带的一堆条件把乌克兰的经济自主权都捆住了。 欧洲能源价格一涨,乌克兰的制造业更是扛不住,好多工厂都搬到别的国家去了,农业出口也因为港口被封掉了大半,这么下去,经济想翻身都难。 经济不行了,老百姓的日子更是难熬,冲突一开始,好多人就想着法子往外跑,光跑到国外的就有好几百万,其中大部分是能干活的年轻人。一个国家要是没了年轻人,啥都白搭。 留在国内的人也好不到哪去,医院被炸得剩不下几家,看病都成了难题,粮食也不够吃,好多孩子都没法上学,只能在家待着。 到了冬天更惨,电力系统坏了不少,经常大半夜停电,冻得人直哆嗦,公路铁路也毁了很多,买袋米都得跑老远的路,这种日子谁能熬得住? 最让人揪心的是,乌克兰的领土完整也遭了大罪,乌东好几个地方都没法实际控制,长期打下来,慢慢就成了事实上的分割状态。 南部的出海口也被卡住了,想通过海运做点生意都难,地缘上的处境越来越被动。 更长远的问题是,跑出去的那些年轻人和技术人才,好多都在国外站稳了脚跟,压根不想回来了,这就造成了人才断层,以后想搞点科技创新、升级产业,连可用的人都没有。 跟俄罗斯的关系就不用说了,彻底闹僵,跟欧洲国家合作也不顺畅,毕竟老是要援助,时间长了人家也有意见,外交上的路越走越窄。 泽连斯基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没搞清楚大国博弈的门道,他以为欧美是真心帮乌克兰,其实人家只是把他当成了棋盘上的棋子,等哪天没用了或者代价太大了,随时可能就放手不管。 俄罗斯的核心关切他也不当回事,总觉得靠外部势力就能压过对方,这种认知上的偏差,直接导致了决策的失误。 有人说他以前是演喜剧的,没多少政治经验,这话不是没道理,大国之间的较量从来都是实打实的利益交换,哪是靠喊口号、表决心就能赢的? 说这些不是要否定泽连斯基的坚守,毕竟在战火里守住国家象征也不容易,但坚守不代表要硬扛,更不代表要被别人当枪使。 乌克兰本来可以有别的选择,比如在俄罗斯和欧美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保住自己的核心利益,可泽连斯基偏偏选了最冒险的一条路,结果把国家拖进了泥潭。 现在的乌克兰,经济垮了,民生毁了,主权也受了损,短期内想缓过来几乎不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