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一、开头:天冷心脑血管易 “受伤”!这 4 个原则能帮你避开风险   一到冬天,

一、开头:天冷心脑血管易 “受伤”!这 4 个原则能帮你避开风险   一到冬天,尤其是气温骤降的时候,医院的心内科就会忙起来,心梗患者数量明显增多。有数据显示,冬季心梗的发病率比夏季高出 39%,而且很多患者因为没及时重视,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医生在临床中见过太多令人惋惜的案例,所以特别提醒:无论多大年纪,天冷时一定要坚守 4 个原则,保护好自己的心血管,减少心梗风险。   二、原则 1:别让身体 “受凉”,重点护好 3 个部位   寒冷会让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这是冬季心梗高发的重要原因。所以天冷时首先要做好保暖,尤其是 3 个关键部位:   一是头部,头部受凉会让血管收缩更明显,血压容易骤升,出门最好戴帽子,尤其是在大风、降温天气。二是颈部,颈部有很多重要血管,受凉会刺激血管痉挛,引发不适,可以围条围巾,避免冷风直吹。三是脚部,“寒从脚下起”,脚部受凉会让全身血管收缩,建议穿保暖的袜子和鞋子,晚上睡前用温水泡脚(水温 40℃左右,泡 10 分钟即可),帮助身体升温。   医生见过不少患者,因为冬天图方便,出门不戴帽子、不围围巾,结果出现胸痛、胸闷的症状,幸好及时就医才没酿成大错。   三、原则 2:别 “突然用力”,避免心脏 “超负荷”   冬天很多人会做一些体力活,比如搬重物、扫雪,或者突然进行剧烈运动,比如快速跑步、爬楼梯,这些 “突然用力” 的行为,会让心脏在短时间内承受巨大压力,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心梗。   尤其是中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心脏功能也不如年轻时,更要避免突然用力。如果需要搬东西,尽量分次搬,别一次搬太重;扫雪时动作要慢,别太用力;运动前一定要热身,从慢走、太极等温和的运动开始,让身体慢慢适应,再逐渐增加强度。有位患者就是因为冬天扫雪时用力过猛,出现了急性心梗,虽然抢救过来了,但也留下了后遗症。   四、原则 3:别 “吃得太油太撑”,给血管 “减负”   冬天大家喜欢吃火锅、炖菜,这些食物往往比较油腻,而且很多人会吃得很撑,这对心血管很不友好。油腻食物会让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升高,血液变得黏稠,流动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吃得太撑则会让胃部膨胀,压迫胸腔,影响心脏的正常跳动,增加心脏负担。   医生建议,冬天吃饭要遵循 “清淡、七分饱” 的原则,多吃蔬菜、水果、粗粮,适量吃瘦肉、鱼类,少吃油炸、肥肉、动物内脏等油腻食物。比如吃火锅时,多涮蔬菜、豆腐,少涮肥牛、肥羊,汤底选择清汤,别喝太油的辣汤;每餐吃到不饿、还能再吃几口的状态就可以,别吃到撑胀。   五、原则 4:别 “忽视信号”,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心梗发生前,身体往往会发出一些信号,但很多人会忽视,以为是 “小毛病”,结果耽误了救治。常见的心梗预警信号有:胸痛、胸闷,尤其是胸骨后或心前区出现压榨性疼痛,还可能放射到肩膀、手臂、颈部;伴有出汗、乏力、呼吸困难;或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头晕。   无论多大年纪,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哪怕症状不严重,也要立即停下手中的事,坐下或躺下休息,避免活动,同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等待就医。记住,心梗救治的 “黄金时间” 是发病后的 120 分钟内,越早就医,治疗效果越好,风险越低。医生强调,很多心梗患者就是因为忽视了早期信号,等到症状严重才去医院,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 “高发期”,但只要坚守这些原则,做好日常防护,就能有效减少心梗风险,保护好自己的心脏,安稳度过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