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日本为何总要赌国运侵华?很多人以为是军国主义。错了!真相是,日本前首相石破茂亲

/日本为何总要赌国运侵华?很多人以为是军国主义。错了!真相是,日本前首相石破茂亲口揭底:甲午一战,豪赌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直接喂饱了明治维新。 这位日本政坛的“铁杆军迷”在《每日新闻》采访里的直言,把日本喊了百年的“奋斗神话”撕得稀碎,也让侵略历史的遮羞布彻底失效。 别被“2.3亿两”这个纸面数字骗了,日本当年抢钱的本事可比现在搞经济利索多了。《马关条约》的2亿两赔款加3000万两赎辽费只是开胃菜,威海卫150万两驻军费是额外添头,算上日军在战争中抢的舰船、武器和民间金银,实际到手的财富足足有3.4亿两白银,折合5.1亿日元,是当时日本年度财政收入的6.4倍。 更鸡贼的是他们玩的花样,用“库平实足”要纯银多捞1325万两,逼清廷用英镑支付再赚1494万两汇率差,这算盘打得,北京都能听见响。 甲午之前的日本,说是“穷途末路”都算客气。1894年日本财政收入才9817万日元,支出快追上收入,天皇得从宫廷经费里抠钱补海军窟窿,官员要捐十分之一薪水凑军费。 可拿到这笔横财后,日本立马变脸,84.7%的钱直接砸向军事,海军拿43%,陆军拿15%,短短几年舰队吨位从5万吨飙到25万吨,联合舰队排水量翻了四倍多,直接坐稳亚洲海军头把交椅。 用1920万日元赔款建的八幡制铁所,才是日本侵略的“命根子”。1901年投产就年产6万吨生铁、3万吨钢材,日俄战争时80%的炮弹钢材都出自这里,二战前日本一半以上的钢材供应全靠它。没这座工厂,日本后来造军舰、枪炮都没原料,侵略根本就是空谈。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的“文明开化”,甲午赔款里教育投入只占2.7%,虽说拿1000万日元设了教育基金,让学龄儿童入学率从1893年的58.7%涨到1912年的98.2%,但培养的大多是军工人才,说白了就是为下一次抢钱储备技术骨干。 这笔钱还帮日本打通了国际金融的任督二脉。之前日本想搞金本位却没黄金储备,甲午赔款让他们攥住3800万英镑黄金,1897年颁布《货币法》后,日元挂钩黄金,外国资本哗哗往日本流,借钱买武器、搞建设再也没了阻碍。 有了钱的日本工业像坐了火箭,1877年工业产值才0.6亿日元,1914年就飙到14.3亿,工厂数量从1884年的661家涨到1.7万家,铁路从战前3200公里翻了数倍,东京大学的实验室设备、陆军士官学校的教学楼,全是用中国百姓的血汗钱堆起来的。 这边日本靠抢来的钱暴富,那边中国百姓却被逼到了绝路。清朝一年财政收入才8000万两,3.4亿两赔款相当于四年总收入,只能向列强借高利贷,三次大借款连本带利要还6亿多两,海关税、盐税全被抵押,国家财政被攥在别人手里。 民间更是惨不忍睹,江南地区漕粮加派,四川征收“赔款捐”,连偏远的云南都要按亩加税,多少农户卖儿卖女还缴不清赋税,这都是日本“近代化”的血债。 石破茂拿出的明治财政报告写得明白,1896年日本财政收入里赔款占62%,没这笔钱,明治维新就是空谈。这种靠打仗发家的快感,让日本彻底患上“战争依赖症”。 1905年打败俄国的对马海战,舰队燃油费都来自赔款利息;九一八事变后疯狂掠夺东北资源,本质都是在复制甲午模式。石破茂警告右翼“再赌国运就是亡国”,这话倒是实在,毕竟靠抢来的繁荣,本就建在流沙上。 别再把日本侵华只归罪于军国主义,军国主义不过是抢钱的工具。日本不是因为好战才侵略,是为了抢钱才养出好战的军国主义。甲午赔款的每一两白银,都写着日本的贪婪,刻着中国的屈辱。 现在日本有些人还在美化历史,可他们前首相都亲口认了账,我们更得记牢: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会被抢,只有国家强大,才能让那些想赌国运的强盗彻底断了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