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979年12月,10万苏联军队驾驶着1500辆坦克、2000多辆装甲车,在空军

1979年12月,10万苏联军队驾驶着1500辆坦克、2000多辆装甲车,在空军的掩护下浩浩荡荡开入阿富汗境内,几乎毫无抵抗就占领了阿富汗主要城市,控制了阿富汗交通命脉。 苏联入侵阿富汗这事儿,得从背景说起。1978年,阿富汗发生政变,人民民主党上台,塔拉基当了领导人。但党内派系斗争激烈,阿明野心大,1979年9月他搞掉塔拉基,自己掌权。阿明推行激进改革,镇压反对派,杀了不少人,导致国内乱成一锅粥。苏联那边看不下去,因为阿富汗是他们的邻国,又是亲苏政权,怕丢了影响力。勃列日涅夫领导的苏联正值鼎盛期,军力强悍,他们决定出手帮忙。12月24日,部队从北部边境推进,目标直指喀布尔。空军先头部队护航,地面上坦克和装甲车排成长队,士兵们带着装备快速移动。整个过程组织严密,苏联利用情报优势,避开潜在冲突点。 入侵当天,苏联空降兵落地喀布尔机场,迅速控制关键设施。地面部队跟上,沿着主要公路推进,几乎没遇到像样抵抗。阿富汗军队内部分裂,很多士兵选择不战而降。12月27日,特种部队针对阿明宫殿发起行动,他们伪装潜入,短时间内结束战斗,阿明被杀。同期,其他小组拿下政府部门和媒体中心,确保信息控制。卡尔迈勒被苏联扶上台,他早年留学苏联,对莫斯科忠诚。入侵后,苏联部队扩展到赫拉特和坎大哈等城市,占领机场和仓库,封锁交通要道。整个行动用时几天,就把阿富汗主要区域纳入掌控。苏联宣称这是国际援助,帮助稳定局势,但实际是为了维护地缘利益。 说说关键人物吧。勃列日涅夫1906年生于乌克兰,早年当工人,1931年入党。二战时他在红军做政治工作,战后管乌克兰重建,逐步升到高层。1964年他取代赫鲁晓夫,成为苏联一把手,推动军备扩张。1979年,他批准入侵阿富汗,认为这是必要步骤。阿明1929年生,留学美国,回国教书,加入人民民主党。1978年他帮推翻达乌德,当外交部长,后政变上台,清除异己,处决上千人。他的高压统治加剧叛乱,拒绝苏联部分建议,导致被取代。卡尔迈勒也1929年生,留学苏联,党内温和派。1978年后流亡,入侵时被带回掌权,依赖苏联支持。马苏德1953年生,工程背景,1973年反达乌德,流亡巴基斯坦训练。1979年后,他在潘杰希尔组织抵抗,利用地形对抗苏联。 入侵初期,苏联以为轻松搞定。部队有10万兵力,1500辆坦克,2000多辆装甲车,加上空军支援,火力占优。阿富汗地形复杂,但城市区抵抗弱,苏联快速拿下喀布尔等点。交通命脉被控后,补给线畅通,工程师修路,确保后勤。空军巡逻压制零星反抗,红旗插上要地。但阿富汗人骨子里不服,乡村和山区开始集结。抵抗者多是农民和牧民,转为游击队,没统一军装,但熟悉地势。潘杰希尔谷地成战场,马苏德领导队伍,一次次挡住苏联攻势。苏联扔下无数炸弹,士兵伤亡渐增。 战争拖长,苏联发现赢了战斗输了整体。抵抗者埋地雷,设伏击,破坏补给。1980年代,美国看准机会,通过巴基斯坦送武器。毒刺导弹最致命,轻便易用,一人扛着就能打直升机。苏联雌鹿直升机本是空中王者,被导弹击落后,优势没了。战争打十年,苏联经济吃不消,每年砸几十亿美元。国内年轻人上前线,很多回不来,锌皮棺材运回,成了家庭痛点。抵抗组织多派系,但共同反苏,获国际支持。苏联内部压力大,经济步履维艰。 勃列日涅夫1982年去世,没看到结局。卡尔迈勒掌权几年,1986年下台,纳吉布拉接手,但政权摇摇欲坠。马苏德继续领导抵抗,协调派系,挫败围剿。1988年,日内瓦协议签了,规定撤军。1989年2月15日,最后部队过友谊桥离开。撤军时,坦克后退,士兵拆营地,结束9年作战。阿富汗内战继续,纳吉布拉1992年政权崩,遭处决。马苏德2001年遇刺亡。战争死伤惨重,苏联15千人亡,阿富汗平民至少50万死,数百万人流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