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昨晚刷到一条朋友圈截图,一位网友用建行积分掏出1分抽中3元红包,配文“只要不是最

昨晚刷到一条朋友圈截图,一位网友用建行积分掏出1分抽中3元红包,配文“只要不是最后一名就行”,乍一看像是深夜自嗨,翻了翻活动规则才发现,这个“月月有礼”确实是建行官方常规玩法,入口在“生活频道—热卖爆品—积分1分抽奖”,奖池写着2到188元,听着不大不小,却能让人条件反射般点进去。 数字先摆在这,官方后台没给出中签概率,但根据第三方数据平台“羊毛客栈”统计,最近24小时内逾3万人参与,人均花费积分1分,返现金额集中在2到5元区间,占比接近九成,仅有个位数用户晒出了超过百元的截图,别看金额不高,银行积分折算也就千分之一元左右,这笔账一对比就知道活动对银行是稳赚不赔的引流。 更有意思的是心理层面,大额奖看似诱人,实则稀缺到像公交车上的空座位,真正让人心动的是“小亏也算赚”的确定性,毕竟最差也有2元落袋,这种“小而确定”的反馈频繁出现,会让用户在短期内形成正向期待回路,下次打开APP时手指就不自觉地点向抽奖入口,银行借此把积分沉淀转化成DAU,一举两得。 当然也有人吐槽,这类活动和前两年互联网平台的0.01元盲盒类似,金额虽小,却在无形中给用户立了“羊毛不薅白不薅”的心锚,人一旦把金融服务当成彩票机,很容易忽视真正需要精力的理财规划,监管层此前对“变相博彩”早有提醒,银行想玩增粉小游戏无可厚非,但边界得画清楚,概率披露、中奖名单公示缺一不可。 话说回来,1分积分换几块钱听着不亏,也确实能给通勤日里的社畜带来一点活力,但如果你发现自己一天点开十几个抽奖页面,却懒得研究一次基金净值,那就该按下暂停键了,你会继续“只要不是最后一名”式的心理安慰,还是把时间花在更高收益的事上,这个选择题谁也替你写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