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似乎都在逼中国动武,这也绝非坏事,他们或为此引火烧身! 这种论调近来确实不少见。某些势力不断在台海、南海问题上踩红线,就像围着狮子挑衅的豺狼,以为能试探出对方的底线。但把被迫动武说成“绝非坏事”,这种想法可能低估了现代战争的复杂性。战争从来不是简单的胜负问题,而是整个国家发展进程的急转弯。 中国保持战略定力的智慧正在于此。我们清楚自己的发展节奏,知道什么时候该隐忍,什么时候该亮剑。这种定力不是软弱,而是像围棋高手般算计全局。别人在战术层面挑衅,我们在战略层面布局。看看一带一路的推进、金砖国家的扩容,这些才是真正的大棋局。 动武与否的决策,牵扯到千丝万缕的国际关系。当今世界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作为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任何军事行动都会产生连锁反应。这不像电子游戏能读档重来,每个决策都会深刻影响未来几十年的国运。 那些叫嚣“逼中国动武”的势力,往往最经不起战火反噬。某些域外大国隔着太平洋煽风点火,真当战火烧起来时,他们完全可以隔岸观火。而地区内那些跟着起哄的势力,恐怕还没等到“友军”支援,自己就先要承受不可逆的损失。 现代战争的形式已经超越传统认知。除了导弹战机,还有金融战、科技战、信息战等多维度的较量。中国这些年大力发展国产芯片、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构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这些都是在构建新时代的“国防体系”。有时候,让对手的制裁武器失效,比击沉几艘军舰更有威慑力。 最值得玩味的是时间站在谁这边。随着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不断突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随着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静悄悄的革命。那些现在跳得欢的势力,可能正在亲手加速自身影响力的衰落。 当然,绝不动武不等于放弃动武的权利。就像家里备着灭火器,不是为了天天去灭火,而是确保火灾发生时能保护家人。中国的国防建设从来都是防御性的,但这种防御能力正在让某些势力越来越不敢轻举妄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