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罗贯中黑化周瑜的真相?祖先曾输给周家一次,他用一本书复仇百年 你一定读过《三国

罗贯中黑化周瑜的真相?祖先曾输给周家一次,他用一本书复仇百年 你一定读过《三国演义》里那个心胸狭隘、妒贤嫉能的“美周郎”—— 被诸葛亮三气而死,临终哀叹:“既生瑜,何生亮。” 可你知道吗?这句千古名言,正史无载,纯属虚构。 而写下它的罗贯中,或许根本不是为了艺术加工—— 他是替祖先出一口憋了三百年的恶气。 事情要从东吴讲起。 建安年间,周瑜权倾一时,死后其子周胤却因酒后失言,触怒孙权,被贬庐陵郡(今江西吉安乌东),削爵为民。 落魄之际,当地一位姓罗的老员外却独具慧眼,不仅收留他,还将女儿许配于他。 两家结为姻亲,本是一段患难真情。 可谁也没想到,这段联姻埋下的种子,会在几百年后开出一朵“复仇之花”。 到了元末明初,罗家后人中出了个才子——罗贯中。 自幼饱读诗书,胸怀大志,一心想要金榜题名,光耀门楣。 可命运弄人,他屡试不第,科场失意,潦倒半生。 而与此同时,同乡的另一户人家却传来捷报: 周瑜后裔周叙,高中进士,御前授官! 消息传开,街头巷议纷纷:“周家祖上有灵啊!”“真是将门之后,文武双全!” 而罗贯中站在人群之外,攥紧了手中的笔。 那一刻,他忽然明白: 在世人眼中,周瑜不只是个历史人物,更是一种象征——智慧、风度、功业、天命所归。 而自己,哪怕才华横溢,也终究是个“写话本的”,比不上一个“名将之后”。 于是,他提笔写下了一本书:《三国演义》。 但他写的,不只是小说, 是一场跨越百年的文学复仇。 在这本书里,他做了三件事: 第一,神化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计……这些原本属于多人或纯属虚构的事迹,全堆砌到诸葛一人身上。 第二,矮化周瑜——把一代儒将写成嫉妒狂,气量狭窄,动不动就咬牙切齿:“此人绝不可留!” 第三,制造宿命对决——硬生生编出“三气周瑜”的桥段,最后让他指着天大喊“既生瑜,何生亮”,吐血而亡。 多么戏剧化的结局? 可翻遍《三国志》《江表传》,周瑜是病死的,死前还在规划取蜀大计,临终上疏孙权:“天下未定,国家多事。” 哪里有半句怨恨诸葛亮? 陈寿评他:“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连程普都说:“与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意思是:跟他相处,就像喝美酒,让人陶醉。 这样一个翩翩公子、国之栋梁,却被后世当成“小心眼”的代名词—— 罪魁祸首,正是那本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 有人说,罗贯中写书是为了尊刘贬曹。 可别忘了,刘备阵营也需要一个“对照组”来衬托主角光环。 而最合适的靶子,恰恰是那个出身高贵、年少成名、文武双全、婚姻美满的周瑜。 更巧的是,这位周郎的后代,刚刚又一次赢了罗家一把。 考场上输不了,那就故事里赢回来。 于是,一个真实的英雄,在小说中成了悲情反派; 一个落榜的文人,用一支笔改写了千秋口碑。 今天,我们提起周瑜,很多人第一反应还是“被诸葛亮气死的那个”。 可你要知道: 真正的周瑜,24岁拜将,36岁去世,短短十几年间平江东、破曹操、定荆州、谋巴蜀,是东吴真正的战略奠基人。 而罗贯中那一笔,虽成就了文学经典, 却也让一位顶流男神,背了六百年的锅。 所以,下次当你再听到“既生瑜,何生亮”时,不妨问一句: 这句话,真的是周瑜说的吗?还是某个落榜书生,在纸上完成的一次华丽复仇? 历史从不说谎, 但小说,真的会杀人。 罗贯中 周瑜二儿子周胤

评论列表

国家公民
国家公民 1
2025-11-20 21:13
周瑜气量狭小不记于正史,却一直流传于野史,这才给了罗贯中素材有了既生瑜何生亮!就我们事后来分析也有一样的结论。首先从出身来看,周瑜世族大家年纪轻轻就已经是江东大都督,赤壁之战更是大显风采救东吴于危卵,牛!看诸葛亮,南阳隐士跟随刘备的时候刘备无立锥之地,曹操伐荆州刘备更是丧家之犬,兵只数千地只江夏。可就是这样赤壁之战时孙刘也只是联盟而不是刘备投靠,这证明当时的周瑜压不住诸葛亮!其二,赤壁之战后,周瑜攻荆州南宛两年不下,刘备乘机夺取荆州四郡,从而有了立锥之地,周瑜的愤愤不平可是记于正史的。第三,赤壁之战结束,周瑜想夺益州天下皆知,可是大胜曹操坐拥江东六郡之地的大都督到死都没进入益州半步,反而是刘备入蜀夺益州于反掌。第四,周瑜忌讳刘备当时也是天下皆知之事,但是从孙刘联盟到周瑜病死,刘备稳如泰山,夺荆州取益州在周瑜的算计下一步步壮大,而周瑜却束手无策。第五,刘备入川,荆州由关羽镇守,东吴想乘机绝刘备后路,结果关羽守荆州稳稳当当,东吴却成了江东鼠辈!所有的对比都可以看出出身高贵的周瑜对比当时的刘备集团可谓是束手无策,空有焦虑而不可得,对比当时的周瑜诸葛亮谁都会有种瑜不如亮的感觉。
其真
其真 1
2025-11-20 22:14
周瑜死于胸部中箭。诸葛亮死于操劳过度。三国时期贵族的正常寿命大概是60到70之间。曹操刘备都是63,孙权好像70多,司马懿好像8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