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有分析认为,中国昨晚通过新闻联播开场,等同于突然宣布了一个鲜明态度:认清形势。 说真的,新闻联播这个时间点亮明态度,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表态。当下的世界太不平静了——加沙地带的炮火还没停歇,联合国安理会刚通过相关决议却难阻冲突反复;美国政府“停摆”持续, 20多个民主党州为联邦食品援助项目起诉联邦政府,内部乱象丛生;乌克兰还在忙着接收法国援助的防空系统和战机,地缘冲突的阴霾始终不散。 而国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刚勾勒出“十五五”规划的宏伟蓝图,神舟二十一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国民经济稳中有进,这一内一外的对比,本身就把“形势”摆得明明白白。 这个“认清形势”,首先是说给国际社会听的。某些国家总想着用单边主义挑战多边秩序,用阵营对立破坏合作共赢,可中国用实际行动给出了不同答案。 11月18日,第二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在西安落幕,45个国家和地区的450余名代表齐聚,签下111项合作成果,从专项贷款到跨里海运输线路升级,再到国际人文旅游专列开行,每一项都透着“联通亚欧,共享未来”的诚意 。 反观那些动辄搞制裁、设壁垒的国家,美国高校外国新生入学人数下降17%,就是对其封闭政策最直接的回应。 中国外交部近期连续发声,敦促日方停止在台湾问题上越线玩火,国防部就美对台军售提出严正交涉,这些表态不是挑衅,而是底线——任何国家都别想借着混乱局势浑水摸鱼,中国维护主权和发展利益的决心,不容任何试探。 对国内而言,“认清形势”是凝聚共识、稳步前行的信号。“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摆在首位,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强调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背后是对国际竞争态势的清醒判断。 现在全球科技博弈日趋激烈,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风险依然存在,只有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在复杂环境中站稳脚跟。 河南郸城的农技人员在降温天气来临前,连夜深入种植基地指导农户加固棚膜、备好增温设备,保障蔬菜生产稳定;西藏山南市的华电琼结风电项目并网发电,5370米的海拔创下全球在运风电项目新高,这些基层的努力和国家的布局,共同构成了“稳”的底气。 更值得琢磨的是,“认清形势”里藏着清晰的价值导向。中国始终坚持开放,但不是无原则的妥协。《世界开放报告2025》明确指出,开放是繁荣的密码,封闭是发展的桎梏,这和“十五五”规划提出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谋而合。 我们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搞中欧班列这样的合作平台,是为了共赢,可这不代表会容忍损害自身利益的行为。 近期日本部分进口影片暂缓上映,就是市场和民众情绪对其错误言行的自然反应;中国女法官张玲玲在联合国上诉法庭选举中以第一高票当选,说明国际社会对中国主持公道的认可。 有些国家至今没看懂这个形势,还在抱着冷战思维不放。他们以为搞“去中国化”能遏制中国发展,却忘了1-10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0.8%, 10月单月增幅达3.2%,中国经济的韧性不是靠封锁就能削弱的;他们以为煽动对立能孤立中国,却没想到越来越多国家主动跑来寻求合作,中欧班列的货轮越开越密,就是最好的证明。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喆说得好,“十五五”规划是中国在充满挑战的时代里,一份逆势而上的宣言,既解决自身问题,也愿做动荡世界中确定的力量。 这个“认清形势”,说到底是对规律的尊重。和平发展是大势,合作共赢是正道,任何违背这个规律的行为,终将被时代抛弃。 中国通过新闻联播传递态度,既是告诉世界我们的底线在哪里,也是提醒所有人,别被短期的混乱遮蔽了长远的方向。 我们不惹事,但绝不怕事;我们求发展,也愿与所有认清形势的国家共发展。 历史终将证明,那些顺应大势、拥抱合作的力量,才能在变局中赢得未来。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