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记者问董明珠,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让你重回三十年,你该怎么选?她说我当军人,当老

记者问董明珠,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让你重回三十年,你该怎么选?她说我当军人,当老师,当兵,当医生。 采访镜头里,董明珠的眼神亮得像淬了光,没有丝毫犹豫。这位在商场上拼杀三十年、把格力做到行业顶尖的企业家,见过无数风浪,可提到这三个职业时,语气里满是敬畏:“这三个职业, 都是捧着真心过日子,扛着责任往前走,是能实实在在为别人做事的。” 没人会觉得她在说空话,了解她的人都知道,这份偏爱,藏着她半辈子的人生感悟,也藏着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 董明珠年轻时,曾在南京一家化工厂工作。1984年,厂里的技术员突发急病,是附近部队医院的医生连夜赶来,抢救了整整六个小时才保住性命。那位医生累得直接坐在走廊地板上,白大褂上沾着血渍,却还笑着安慰家属:“没事了,放心吧。 ” 这个画面,董明珠记了一辈子。“那时候我就想,医生的手是救命的手,这份职业太神圣了。” 后来她创业成功,格力集团捐建了多所希望医院,她亲自去考察时,总会握着医生的手说:“你们守护生命,我们守护你们的装备,咱们都是在做该做的事。” 说到当军人,董明珠的眼眶微微泛红。她的堂弟董明强,1979年参军赴边境作战,再也没能回来。牺牲时,堂弟才21岁,留给家里的只有一封短信:“姐,我当兵是为了护着国家,护着家里人,要是我没回来,你替我好好照顾爸妈。 ” 这封信,董明珠一直珍藏着,每次翻看都忍不住落泪。“军人是守家卫国的屏障,他们在前线流血,我们才能在后方安稳过日子。 ” 这些年,格力一直是军工配套企业,为部队生产空调、新能源设备,她常对员工说:“给军人做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这是我们对英雄的敬意。” 而想当老师的念头,源于她的童年。董明珠出生在安徽芜湖的一个普通家庭,小学时的班主任王老师,是个扎根乡村的老教师。 那时候村里条件差,王老师自己掏钱给学生买课本、买文具,冬天把学生的冻手揣进怀里取暖。“王老师说,读书能改变命运,不管家里多穷,都要让孩子上学。 ” 这句话,影响了董明珠的一生。她创业成功后,捐建了20多所希望小学,每次去学校,都会给孩子们上课,告诉他们:“知识是力量,更是底气,好好学习,才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 有个山区的女孩写信给她:“董奶奶,我想成为你这样的人,也想成为王老师这样的人。” 董明珠把信读给员工听,哽咽着说:“老师是播种子的人,播下希望,就能长出未来。” 有人问她,企业家不好吗?手握财富,受人敬仰。董明珠摇摇头:“企业家的责任是创造价值,但军人、老师、医生,创造的是比财富更珍贵的东西——生命、知识、安宁。 ” 这些年,她见过太多急功近利的人,见过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企业,可越是这样,她越觉得,那些坚守初心、默默奉献的职业,才是社会的脊梁。 “你看军人,守着边疆,风餐露宿,图什么?图的是国家安宁;老师,扎根讲台,教书育人,图什么?图的是孩子的未来;医生,救死扶伤,不分昼夜,图什么?图的是生命无恙。” 董明珠的选择,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历经沧桑后的清醒。她这一辈子,从普通员工做到企业家,见过人性的复杂,也感受过人间的温暖。 她知道,一个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企业家的创新,更离不开军人的守护、老师的传承、医生的坚守。这三个职业,没有光鲜亮丽的外表,没有丰厚的报酬,却用最朴素的行动,支撑起了一个国家的温度和底气。 现在的年轻人,总在纠结选什么职业有前途、能赚钱。董明珠的回答,像一记警钟,也像一盏明灯。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有价值的职业,从来不是看能赚多少钱,而是看能为别人做多少事,能为社会创造多少价值。 军人护家国,老师育栋梁,医生救生命,这三个职业,是责任,是担当,更是一种信仰。 董明珠的选择,藏着每个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藏着一个民族对奉献者的敬意。无论时代怎么变,那些捧着真心、扛着责任的人,永远值得被尊重。 而我们每个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坚守初心、认真做事,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