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拼下团体铜牌,上海女乒时隔42年再次站上全运会领奖台,背后含金量更高 11月19

拼下团体铜牌,上海女乒时隔42年再次站上全运会领奖台,背后含金量更高 11月19号上午,上海女乒在半决赛输给了山东队,陈熠虽然赢了陈梦,可全队还是输了比赛,那天下午大家情绪都很低落,没人愿意说话,晚上开备战会的时候,教练陈叶君没讲什么战术,只说了一句“就当这是最后一次上场”,这句话让整个气氛一下子变了。 第二天打铜牌赛,三个人都换了打法,陈熠不再想着要赢多少分,只盯住每一分去拼,杨屹韵平时是削球手,容易被忽略,这次却稳住整体节奏,孙铭阳年纪最大经验最多,她不再硬扛压力,而是主动帮队友调整情绪,她自己说技术不如从前,但会留意队友状态,知道什么时候该喊一声别慌。 孙铭阳今年28岁,不是国家队的主力队员,在决胜局1比2落后的时候,她朝着队友喊了一句“能赢一分是一分”,后来真的把比分追了回来,她说自己现在靠的是观察能力,而不是硬拼实力,杨屹韵的表现更加突出,打了12个小时的比赛之后,还能以3比1战胜车晓曦,她的削球打法让对手失误很多,教练形容那是噩梦一样的战术,以前她从没赢过奥运级别的削球选手,这次算是实现了一次突破。 陈熠在世界排名第九的位置,赢过陈梦和孙颖莎这样的高手,但在铜牌比赛前她没有说要拿冠军,她讲自己没定什么大目标,只是想一拍拍把球打好,赛后她哭了,不是因为没拿到金牌,而是觉得团队一直没放弃她们这几个人,这几位选手都不是靠国家队资源培养出来的,训练依靠地方上的支持,比赛全靠自己一步步打拼出来。 2021年全运会,上海女乒小组出线后很快被淘汰,三年里没拿到全国冠军,她们真正的成长是在乒超和全锦赛中实现的,经过十八场硬仗才磨炼出团队默契,教练表示,这些队员不是靠选拔出来的,而是通过时间慢慢积累出来的,这种培养方式在体制内比较少见。 杨屹韵的削球打法看起来有些老套,但在快攻流行的时代里反而变成了一种有效手段,张瑞和范姝涵这类擅长正手的选手常常在她面前出现失误,欧洲那边已经重视起削球手的作用,比如罗马尼亚的达科·约内斯库,上海队的这套打法其实走在前面,只是没有多少人报道这件事。 上海女乒上次拿到全运会的铜牌是在1983年,之后足足有42年没能进入前三名,这些年里男队出现了马龙、许昕这样的选手,女队的成绩一直不太突出,2025年国家体育总局刚刚发布文件说要培养多元人才,可上海队早就自己闯出了一条路,她们没有等待政策倾斜,也没有依靠国家队资源,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拼出来的。 全运会被大家称为竞争最激烈的比赛,各省派出奥运选手和省队尖子队员参赛,上海队三名主力陈熠、杨屹韵和孙铭阳都没有进入国家队名单,也没有参加巴黎奥运会,她们得到的不是金牌,而是另一种肯定,比赛当天央视没有直播这场赛事,但微博上“上海女乒铜牌”话题登上热搜,网友评论说她们的拼搏精神比冠军更打动人心。 她们赢的不是奖牌,是那种没人看好却还敢上场的精神,竞技体育不光有金牌的故事,更有那些默默坚持的人,她们没被聚光灯照着,却让好多人记住了名字,这种胜利,可能比拿到第一名还要难。

评论列表

光辉岁月
光辉岁月 4
2025-11-20 00:34
又一个铜牌比金牌厉害[哭笑不得]
用户10xxx26
用户10xxx26 3
2025-11-20 00:34
比金牌含金量还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