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突如其来的军售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了中东本就波涛汹涌的地缘政治湖面。前总统特朗普公开宣布,计划批准向沙特阿拉伯出售美国最先进的F-35隐身战斗机。 如果这笔交易最终达成,沙特将成为整个中东地区,除美国铁杆盟友以色列之外,第一个拥有这款“空中王者”的国家。这背后,真的是美国慷慨解囊吗?不,这是一张精心绘制,却可能永远无法兑现的“空中大饼”。 要知道,F-35一直是美国军售皇冠上的明珠,以往对阿拉伯国家出售,无不慎之又慎,核心就是怕打破以色列的军事质量优势,惹恼这位中东“小霸王”。如今,特朗普为何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突然对沙特敞开怀抱? 答案就一个字:急! 眼瞅着沙特王储小萨勒曼即将访美,美国手里能打的牌却越来越少。这两年,中东的棋局风云突变:沙特和世仇伊朗在中国斡旋下实现了历史性的和解;沙特与东方大国的关系更是日益紧密,从能源合作到高科技领域,互动频频。 美国坐不住了。它发现,自己这个昔日的“中东仲裁者”,正有被边缘化的危险。此时拿出F-35这款终极诱惑,是一石二鸟之计:既能用顶级军备重新绑住沙特躁动的心,又能向伊朗传递一个强烈的威慑信号,试图重新掌控地区平衡的杠杆。 然而,这张看似诱人的大饼,里面裹着的可能是无法下咽的陷阱。很多人印象中的美国军工,还是二战时能够“下饺子”般造军舰、造飞机的巨无霸。但现实是,如今的美国高端制造业,早已是外强中干,而F-35更是其脆弱性的集中体现。 F-35的强大,建立在一个致命的软肋之上,它极度依赖稀土,特别是来自中国的稀土。 请您想象一下,一架F-35战机,从让它实现超音速巡航的发动机高温部件,到让它“明察秋毫”的雷达系统核心磁体,再到它的隐身涂层和飞控系统,全身上下,需要用到整整417公斤的稀土材料。 没有这些来自东方的“工业维生素”,这架价值上亿美元的第五代战机,就是一堆造型科幻的、飞不起来的金属模型。而一个冰冷的事实是:全球超过90%的稀土精炼产能,特别是用于高性能永磁体的关键重稀土元素如镝、铽,其供应链的阀门,牢牢握在中国手中。 这就形成了一个绝妙的讽刺:美国在前台高声呼喊着要与大国竞争,但其最尖端武器的生命线,却紧紧系于竞争对手之上。当供应链出现波动,美国军工的“皇帝新衣”便被无情戳穿。 现实的困境,直接体现在F-35的生产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身上。这家全球最大的军火商,如今正焦头烂额。 按照原计划,洛马在2025年需要交付156架F-35。但现实是骨感的。由于关键材料的供应紧张,以及代号“技术刷新3”的软件升级遇到重大瓶颈,整个生产线步履维艰。 您知道吗?在2024年,洛马公司交付的F-35,平均延期了238天!这意味着,客户付了钱,却要等上大半年多才能拿到货。生产线上的飞机排着长队,无法完成最终调试,被称为“飞机停车场”奇观。 在这种自身难保的窘境下,特朗普向前来访问的沙特王储许诺48架F-35,这听起来不像是一份军售合同,更像是一张不知何时才能兑现的“空头支票”。连日本这样的核心盟友,为他们的“出云”号准航母订购的F-35B,都不得不苦苦排队等待,交付日期一推再推。沙特的这批订单,恐怕要排到“猴年马月”。 那么,沙特王储小萨勒曼,这位雄心勃勃的年轻领导者,会轻易吞下这张画出来的大饼吗?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他正在玩的,是更高明的大国平衡术。 美国送的礼,他照单全收,因为这能提升他与各方讨价还价的筹码。但如果美国交不出货,沙特也绝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 就在今年9月17日,沙特做了一件极具战略意义的事情:它与拥有核武器的地区大国巴基斯坦,签署了《战略共同防御协议》。协议的核心条款写得明明白白——“对一方的侵略,即被视为对双方的侵略”。 这虽然不是明说的“核保护伞”,但其战略意涵不言自明。沙特是在向美国,也是向世界宣告:如果你不能给我可靠的安全保障,我自有别的途径来获得它。 这笔潜在的F-35交易,其影响远不止于美沙双边关系,它更像一块投入静水巨石,将激起波及整个中东乃至全球战略格局的连锁涟漪。 第一张骨牌,砸向的是以色列。以色列凭借其装备的F-35机队,在中东上空建立了绝对的“质量代差”,获得了随心所欲发起行动的自由。一旦沙特也获得同款战机,以色列的这种技术垄断将被打破,其战略自主性将受到严重制约。美国试图构建一个让沙特制衡以色列、以色列威慑伊朗的“双支点”微妙平衡,但这极易玩火自焚,引发盟友间的深刻猜忌。 第二张骨牌,动摇的是美国自身的战略信誉。 F-35这类顶级武器,向来是美国赋予核心盟友的“身份象征”和“荣誉勋章”。如今,特朗普政府为了短期利益和“回血”,将其作为随意兜售的商品,甚至曾向韩国开放核潜艇技术。这种“有奶便是娘”的做法,正在迅速稀释美国盟友体系的价值含金量,长远来看,是对其战略信誉的慢性自杀。 第三张骨牌,涉及的是无尽的战术捆绑。 F-35不是即插即用的普通武器,它需要美国技术人员深度介入其维护、升级和数据链运作。这意味着,一旦沙特装备F-35,其空军基地里将常驻一支美国的“影子部队”。这些美军表面是技术支持,实则是技术看守和战略掣肘。一旦地区爆发冲突,这些昂贵的战机和人员,瞬间可能从战略资产变成烫手山芋的人质。 综上所述,特朗普向沙特抛出的F-35橄榄枝,看似是一步重新布局中东的高棋,实则暴露了美国军工复合体的深层困境与战略焦虑。 它想赚钱,却困于脆弱的供应链和落后的产能;它想拉拢盟友,却因屡屡失信而号召力不再;它想维持霸权,却不得不依靠“画饼”来勉强维持局面。这像极了一个陷入困境的庞大企业,只能靠不断许诺未来的宏伟蓝图,来收取当下的“加盟费”。 如果美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产业空心化与供应链依赖的问题,那么,这样的“空头支票”终将有无法兑现的一天。到那时,醒悟过来的沙特等国家,或许将不仅仅是在安全上寻求多元平衡,更可能会动摇石油美元的根基,寻找更可靠的交易媒介。 毕竟,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终究要回归实力与信誉的本质。过期的大饼,画得再圆,也终将无人买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