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镜头内外|地下700米,国之重器捕捉“幽灵粒子”

镜头内

第一帧:2024年10月9日拍摄的建设中的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心探测器(拼接照片)。其核心是装在巨型有机玻璃球内的2万吨液体闪烁体。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有机玻璃容器,它使液体闪烁体的体积比国际现有最大规模增大了20倍。

新华社图

第二帧:2024年12月17日,在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心探测器有机玻璃球顶部拍摄的光电倍增管。

新华社图

第三帧:2025年11月18日在江门中微子实验大厅拍摄的缪子探测装置。

新华社图

镜头外

地下700米、十年设计建造、运行仅2个月,今日(11月19日),广东江门中微子实验发布首个重大科研成果:研究人员通过对今年8月26日至11月2日共59天有效数据的分析,测量出描述中微子振荡的两个参数,精度比此前实验的最好记录提高了1.5-1.8倍。让人类距离确定中微子质量顺序的目标大幅迈进。

中微子是宇宙里的“隐身客”,被称为“幽灵粒子”,携带着宇宙起源的神秘信息。它能轻松穿透地球,我们一伸手,就有数以亿计的中微子穿行而过。这种粒子质量极小、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探测难度极大。测量中微子振荡是目前探测中微子质量最灵敏的方法。江门中微子实验正是凭借其2万吨液体闪烁体和4.5万只高精度“眼睛”,在距核电站53公里的绝佳位置,精准捕捉并探测中微子。

这一成果意味着,中国建成的国际首个新一代超大规模、超高精度的中微子实验装置,用“中国精度”重新审视宇宙法则。这场持续半个多世纪的科学探索,正在由中国科学家续写新篇章。

本文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