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50,才慢慢看懂的人性, 狗咬人,咬生人, 人咬人,咬熟人, 狗咬生人为主人,人咬熟人为自己, 人和狗的最大区别就是,狗子永远是狗子,人有时候不是人,你喂狗三天,狗会记住你三年,你对人好三年,一次不好便翻脸… 根据就在于 “利益”和“期望值”这两个词。 1⃣️狗的逻辑很简单: 你喂我,对我好,你就是我的全部。它的世界很小,所以一点好就能记一辈子。它的忠诚是本能,不掺和利益算计。 2⃣️人的世界很复杂: 人对你好,他的心里是有一个“情感账户”和“期望值”的。或许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一个问题。 核心区别就是: 狗的爱是无条件的,而人的爱(包括亲情友情)常常是“有条件”的期望!就比如我们望子成龙后得到的丰厚回报! 举个例子,一看就明白: 情景:你有个亲戚,家境不太好。你心善,连续三年,每年都帮他孩子交5000块钱学费。他头一年千恩万谢,第二年觉得你这人真好,第三年就觉得理所当然了。 翻脸的导火索: 第四年,你自己的孩子也要上大学,花销大,你就没再出这5000块。 结果会怎样? 这个亲戚很可能不会念你前三年的好, 反而会怨恨你:“你今年为啥不给了?是不是看不起我?你那么有钱,帮一下怎么了?你真自私!” 你看,你三年的付出, 因为一次的“断供”, 前功尽弃,还成了仇人。 这就是人性里让人心寒的一面,想帮人,要学会雪中送炭,不要养成依赖。救急不救穷,在别人真正需要时帮一把,人家会感激。但如果变成长期的“义务”,一旦停止,恩就成了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