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爆料:美国通用公司逼供应商撤离中国,2027年要断干净!这个动作从侧面证明,美国对中国还有不可告人的想法! 路透社最近抖出的消息,把原本平静的汽车圈,直接搅成一锅粥,说美国通用汽车给全球供应商下死命令:2027年前必须撤出中国,否则以后别想再给通用供货。 看上去像是一次商业调整,但稍微懂点行业的人都知道,这更像一颗丢进全球产业链里的“深水炸弹”。 如果把全球供应链比成一台巨型机器,那么通用这道命令,就像是在机器里硬塞一块石头。 政客需要这种“强硬”姿态,但现实却像铁板一样硬,这种命令还没等真正开始执行,就已经注定要撞得头破血流。 先不说别的,要“脱离中国制造”,经济规律第一个就不同意,中国不仅是全世界最大的新车市场,新能源车领域更是领先得有点离谱,2024年全球卖出的新能源车里,差不多七成是在中国完成的。 对汽车公司来说,这么大的市场你说不要就不要,那就等于自己在商场里把门关上,还反锁,从商业逻辑讲完全想不通。 再说制造业本身。美国汽车制造商协会都坦白讲过,全球汽车行业的零部件网络已经被中国深度绑定,你想绕开中国,就像想在蜘蛛网上挑出某一条丝一样,只要动一根,整张网都跟着抖。 中国的电子零件、化工材料这些核心中间品,质量稳定、成本又低,这些优势不是靠喊口号能替代的。 事实上,已经有人替通用“踩过坑”。不少企业跑去越南等国家建厂,结果发现工人技能不够、政策不稳、物流慢、成本还涨。 生产延误了,订单交不出去,市场份额眼看着被竞争对手吃掉。更魔幻的是,虽然厂搬走了,可关键零件还是得从中国进口,结果只是多了道中间商,价格更高、效率更差,看似脱钩,实则绕了弯又回来了。 美国现在搞供应链重建,说是为了“安全”,但代价大得超出想象,别的不提,台积电在美国建厂就是教科书式的案例:钱花到爆炸、效率低得吓人,最后贵的是全球消费者买电子产品的价格。 这不是“安全保险”,更像是全球买单的巨额政治消费,更讽刺的是,美国在推动所谓去中国化的同时,又承认自己根本还没准备好完全脱钩。 于是他们一边说要准备“一决高下”,一边又因为成本暴涨搞得本土企业步步退缩,这种折腾本身就像是慢慢削自己实力的“慢性自损”。 从战略层面看,美国是想通过“去中国供应链”这种方式把中国孤立出去,可真要这么干,可能先被孤立的反而是自己,商品更贵、竞争力下降、消费者抱怨,这套逻辑根本自洽不起来。 通用的这条线也不是单向的。如果通用真敢这么干,中国完全有实力直接反击:断供关键零件、限制其车型在华销售,牌桌上不是它一家有牌,对抗升级的风险一点都不小。 在中国国内,对这种极端脱钩的讨论也分两派。一派认为这可能是更大冲突的前奏,要做好万全准备,另一派则主张稳住自己的节奏,美国折腾得越猛,越是会先把自己拖垮。 两种声音都有道理,也侧面说明局势确实不再是单纯的商业问题,最危险的是,单方面的强压会破坏原本勉强维持的平衡,然后触发一串不可控的连锁反应,把所有参与者都拖进“同归于尽”的漩涡。 通用的“2027倒计时”已经开始,但这个倒计时更像是对它自己的一次考验,到头来,它等到的可能不是一条新供应链,而是一声被现实打脸的“啪”。 在全球深度绑定的今天,想靠行政命令硬拆供应链,最终只会被市场用更大的力量推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