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特朗普笑了,“冤大头”终于出现:一年后,稀土会多到用不完 最近国际上又出大事了

特朗普笑了,“冤大头”终于出现:一年后,稀土会多到用不完 最近国际上又出大事了,美国和澳大利亚签了个85亿美元的矿产协议,这个协议让特朗普简直笑得合不拢嘴,也让澳大利亚的稀土野心潜滋暗长。 具体是这样的,今年10月,澳总理阿尔巴尼斯跑到美国,和特朗普签了《美澳关键矿产与稀土开采及加工供应保障框架协议》。 按照协议,美澳半年内要各投10亿美元,总共砸30亿美元开发澳洲稀土矿,还要建一个年产量百吨的镓金属加工厂,俩首脑人物喊得震天响,说是要“终结世界对华稀土依赖”。 协议签完以后,特朗普直接放话“一年后稀土多到不知道怎么处理”,显得豪情万丈,白宫顾问还跟着煽风,把这事吹成“打破中方垄断的里程碑”。 都知道,中美这两年在关税和资源领域的博弈一直没停,稀土工业维生素”,少了它,美国的高科技和国防产业就得“卡脖子”。 过去这么多年,中方虽然稀土储量不是全球最多的,但手里攥着近90%的精炼产能,也就是说,过去国际稀土的供应严重依赖中方,这两年,特朗普一直想打破这个局面,为此找了不少盟友,可惜,没几个愿意真心下场。 就是在这时候,澳大利亚主动凑了上来,说能帮忙,双方才签了协议。 现在,全球只有中方能大规模生产这种萃取离心机,还有几十年积累的专利技术,就连美国的稀土企业,其深加工还得靠中方的技术授权。 澳大利亚其实也一样,过去,它九成的稀土矿砂,都得运到中方来加工,所以,就算有矿,也不能摆脱中方。 当然了,美澳现在的想法是自建产业链,不过,这也一样困难。先不说技术难题怎么突破,时间和成本都已经是大问题了,建一座能稳定产出高纯度稀土的工厂,至少要3年时间,成本还会比中方高30%以上,特朗普说“一年后够用”,纯属张嘴就来。 更要命的是,中方也会长臂管辖,中方早就有规定,谁敢给美澳提供精炼设备或者技术人员,就得面临严厉制裁。美澳现在既拿不到设备,又招不到懂行的人,就算砸再多钱,也只能是干瞪眼,矿挖出来了,却变不成能用的材料,最后还是一堆废石头。 不过,澳大利亚也不傻,也明白这个事不靠谱,那为啥愿意当这个冤大头呢?说白了是为了换美国的安全支持承诺。 这个协议签完,美国答应帮澳大利亚造战略核动力潜艇,还承诺在军事上多给支持。所以说,澳方心里打的算盘是,靠稀土换美国的保护,在印太地区站稳脚跟。 可惜,他们算盘打得好,还是有疏忽,因为他们忘了,中方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澳洲的铁矿石、农产品好多都靠出口中方赚钱,现在为了美国的一句口头承诺,得罪最大的生意伙伴,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何况说,仔细看看,美国这边根本没给澳大利亚多少实在好处。特朗普明确说了,不会给澳大利亚减免关税,澳方一直想取消特朗普加的关税,在会谈中说了半天,结果换回特朗普一句“现在的关税已经是最低待遇”,就把人打发了。 也就是说,澳大利亚掏了钱、得罪了中方,最后只换来了一个核潜艇画饼和几句空口白话,妥妥地赔本赚吆喝。 再往深了说,美澳这场合作,暴露的是西方在稀土产业上的深层焦虑。 目前澳大利亚和美国想完成稀土梦,得面对三个大麻烦:一是技术人才短缺,懂稀土精炼的专家大多在中方;二是环保成本飙升,稀土加工会产生大量污染,澳大利亚国内环保组织早就反对这类项目,光环评程序就可能拖好几年;三是供应链风险,只要中方收紧冶炼设备出口,美澳的工厂就得停工。 稀土项目推进受阻,可美国现在的实际情况等不了了,军工企业库存的关键材料只够维持半年生产,澳大利亚新建加工厂最早却要2025年才能试产,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个现实,和特朗普“一年后稀土用不完”的豪言,完全是两码事。 特朗普是不懂这个情况吗?也未必,说到底,特朗普之所以这么高调,更多也是为了政治宣传,想在选民面前装出“解决了资源难题”的样子,就算实际上根本没解决任何实际问题,他也得嘴硬。 未来,这场稀土博弈还会持续很久,但中方的优势短期内很难被撼动,中方掌控了市场,同时,还在加速研发稀土高端应用技术,试图把产业链的护城河挖得更深。 反过来讲,美澳如果非要强行去中方化,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就算勉强成功了,也会造成稀土加工成本上升,最终推高全球电子产品和军工产品的价格,反过来拖累西方的科技产业和经济,得不偿失。 至于澳大利亚,现在的处境其实很尴尬,如果继续跟着美国一条道走到黑,最后可能既没拿到核潜艇,又丢了中方的生意,落得个一场空。 说到底,这场稀土博弈的底色,其实是工业体系成熟度的较量,中方有成熟的工业体系,美澳临时抱佛脚,所以说,特朗普的“稀土狂欢”终会梦碎,澳大利亚的“战略豪赌”也会输。 说到底,这个协议说明了美国还在想着靠单边主义、零和博弈搞产业竞争,而不是缓和局面,这条路根本走不通,只有加强合作,早点放弃贸易战的不实际想法,打通产业链,才能真正保障资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