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2010年11月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就曾表示,我们的社会已经开始面临严重问题,严重

2010年11月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就曾表示,我们的社会已经开始面临严重问题,严重到忠诚、守信、孝悌、守规矩的孩子,90%到社会上会吃亏。 这话一出来,网上炸了锅,好多家长骂他危言耸听,也有不少人偷偷点头,说自己就吃过守规矩的亏。 咱先捋捋当时的情况,钱文忠不是随口瞎说。那时候不少地方确实有乱象,比如卖东西的缺斤短两,办点事得托关系走后门,连学校门口的小摊贩都知道,老实排队的孩子买不到热乎的烤肠。 有个做工程的老板就说,2009年他投标,明明报价合理、质量承诺也到位,最后中标的是报价高10%的对手,后来才知道人家塞了红包。 这话戳中了很多人的痛处。有位妈妈在论坛留言,说自己儿子在超市打工,发现同事偷偷拿零食,他举报后反而被排挤,最后只好辞职。那几年类似的事不少,难怪钱文忠的话能传开,好多人觉得“老实人=冤大头”,甚至有家长开始教孩子“别太死心眼”。 可15年过去,再回头看这话,味道不一样了。今年7月,环球网报道了钟薛高申请破产的消息,这事挺有说道。2018年这牌子刚出来时多火,靠着网红营销,一根雪糕卖66块,被骂“雪糕刺客”也不在乎。更关键的是,公司后来被查出欠了2572万,成了失信被执行人,老板被限制高消费,最后撑不下去了。 你看,这就是不守规矩的下场。放在15年前,可能有人觉得“能欠这么多钱说明有本事”,现在不行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一上,坐飞机高铁受限,孩子上学都受影响,连生意伙伴都躲着走。钟薛高不是个例,2024年一年,全国就有130多万家失信企业被限制经营,以前靠耍小聪明占便宜的路,早被堵死了。 再说说守规矩的人怎么样了。2023年央视新闻报道过一位浙江的“诚信奶奶”,她老伴2011年做生意亏了,欠了20多个债主130多万。老伴走后,80多岁的她没跑路,靠着卖茶叶蛋、织毛衣,一点一点还债。好多债主都心软了,说不用还了,她偏不,硬是用12年还清了所有欠款。 这事儿传开后,当地政府帮她开了家小店,顾客排着队来买,说“吃她的茶叶蛋心里踏实”。更意外的是,有家企业找她做诚信代言人,不用她干活,每年给她养老钱。你说她吃亏了吗?短期看,12年省吃俭用挺苦;长期看,她赢了所有人的尊重,连生活都有了保障。 你身边肯定也有这样的事。以前单位里总有人靠偷懒、抢功劳往上爬,现在不一样了。 有个朋友在国企上班,他说现在升职全看业绩和诚信记录,去年有个同事业绩不错,但因为信用卡逾期没还上,考察时直接被刷下来了。这放在15年前,可能没人在意这些细节。 钱文忠当年的话,其实说的是特定时期的现象。那时候社会规则还不完善,守规矩的成本高,耍滑头的代价低。现在不一样了,征信系统连你手机欠费都记着,失信名单在网上一查就到,谁还敢随便不守规矩? 2014年国家开始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到现在已经让700多万人主动还债,这就是规则的力量。 有个老教师跟我聊过,他教了40年书,以前总纠结要不要教孩子“灵活点”。现在不纠结了,他班里有个学生,借同学10块钱买笔,忘了还,第二天特意带了10块钱和一颗糖道歉。这孩子成绩不是最好的,但同学都愿意跟他玩,老师也信任他,有什么活动都让他组织。 你说这孩子将来会吃亏吗?我看不会。现在的社会越来越看重“靠谱”二字。找对象要看人品,找合伙人要看诚信,就连网上买东西,都要挑好评多的店铺。那些从小守规矩的孩子,养成了靠谱的习惯,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有人可能会说,我守规矩,可机会还是被别人抢了。 我想起2022年的一个新闻,有个建筑公司投标,对手偷偷改了报价,比他低了5%。他没闹,就按自己的方案提交了。后来甲方查资质时,发现对手有多次工程质量问题,直接把对手淘汰了,反而选了他。甲方负责人说“我们宁愿多花点钱,也不敢用不靠谱的队伍”。 这就是现在的逻辑:短期的便宜,换不来长期的安稳。15年前钱文忠的话,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的问题。15年后的今天,这面镜子照出的是变化——守规矩不再是“吃亏的理由”,反而成了“立足的根本”。 那些教孩子耍滑头的家长,可能没意识到,时代早变了。以前靠钻空子能赚点小钱,现在一旦失信,就会被社会淘汰。反倒是那些守规矩的人,看似走得慢,实则走得稳,走得远。 就像老辈人常说的“骗人只能骗一次,诚信能走一辈子”。15年的时间证明,社会越发展,越会奖励守规矩的人。那些忠诚、守信、孝悌的品质,从来不是吃亏的根源,而是让人站得更直、走得更远的底气。 信息来源: 山西日报——2011年01月14日国学,在当下该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