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市朝阳区应急管理局紧盯有限空间、高处作业领域,在全区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安全培训热潮!10月30日至11月6日,8天内8场高密度、全覆盖的专题培训,辐射43个街乡、1100余家非住宅物业单位,涵盖商业物业、大型商业综合体、文创园区等多类主体。

本次参训的非住宅物业单位,承担着商务楼宇、商业设施及产业园区的管理责任,其关联的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占朝阳区总量半数以上。针对这类关键主体精准开展培训,培训内容直击企业核心需求、干货满满,参训企业反响热烈。
以案为鉴,安全意识再升级
本次培训对近期典型安全事故案例进行深度拆解,从事故成因、管理漏洞到严重后果层层剖析,以细致讲解让参训人员感受安全风险的隐蔽性与危害性。“以前总觉得事故离自己很远,现在才明白安全管理每个环节都不能松懈!”某商业综合体物业安全负责人坦言,“回去后会第一时间向主要负责人汇报,组织全体员工开展专题学习,让大家都绷紧安全这根弦。”

规范解读,实操能力有抓手
围绕高处作业与有限空间作业两大高风险领域,本次培训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一线执法实践,明晰风险防控要点与日常管理要求。“之前对作业承发包管理的具体要求模棱两可,现在流程和责任划分都一清二楚,干活心里更有底了。”一家文创园区安全负责人表示,培训让抽象的管理要求从“模糊概念”变成了“可落地的明确标准”。同时,本次培训着重强调,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必须严格履行报备机制,通过规范流程实现企业自主履职、属地日常监管、部门专项监督的协同联动,构建全链条安全保障体系。

答疑建群,沟通保障更贴心
本次培训按企业类别分类建立微信工作群,同步搭建极端天气预警响应机制,遇极端天气时可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防范要求精准传达至企业负责人,让安全预警触角直抵基层末梢。现场发放安全宣传册与“应急知识大礼包”,并安排专人“一对一”解答企业疑问、理清解决思路。“现场没弄懂的问题,在群里提问后马上就有回复,还能和其他单位交流管理经验,后续遇到问题也有了求助渠道。”企业纷纷点赞这种“长效沟通”机制,认为不仅解决了当下困惑,更为后续安全管理工作搭建了互助交流平台。

据了解,本次培训是朝阳区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成立以来组织的首次大规模集中培训。下一步,该区将联合属地检查力量,持续加强对参训单位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各项管理要求真正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