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二用他的亲身经历 给所有职场打工人提了个醒 你可以和老板搞好关系,也可以和他们闲聊,但一定要保持警惕。 古二以为王家卫把他当朋友,能凭借《繁花》名声大噪,可没想到,在王家卫眼里,看中的只是古二的才华,嘻笑打闹,全凭心情,有点高高在上,目中无人了,这也成了古二曝光录音的导火索。 古二在《繁花》剧组待了整整两年,从剧本打磨到角色定型,他几乎全程跟进。为了还原老上海的市井气,他陪着王家卫泡在上海老弄堂采风,熬夜整理了几十万字的背景资料,甚至主动帮着修改配角台词,只因为王家卫一句“你的语感对味”。他以为那些收工后的宵夜局、片场里的玩笑话,是导演对他的认可,是朋友间的默契,却没发现,王家卫的“亲近”从来带着分寸——他可以拍着古二的肩膀说“这戏离不了你”,却在庆功宴上对媒体只字不提他的贡献;他可以拉着古二聊到深夜,却在古二提出加薪时,用“年轻人要先沉淀”轻飘飘带过。 最让古二寒心的是,《繁花》爆火后,他原本以为能拿到的编剧署名被换成了“文学策划”,当初承诺的分红也没了下文。他找王家卫理论,对方却收起了往日的随和,冷淡地说“剧组的安排不是你能说了算的”,那副高高在上的模样,和平时嘻笑打闹的状态判若两人。直到这时,古二才幡然醒悟:所谓的“朋友”,不过是老板笼络员工的手段,他看重的从来不是古二这个人,只是他能创造价值的才华。 职场里最致命的误区,就是把老板的“器重”当成“情谊”。很多打工人和古二一样,以为跟着老板掏心掏肺,就能换来对等的尊重和回报,却忘了职场的本质是价值交换。老板可以和你称兄道弟,也可以在你失去利用价值时一脚踢开;可以对你嘘寒问暖,也可以在利益面前毫不留情。古二曝光录音,或许有冲动的成分,但更多的是被“假性亲近”伤害后的反击——他以为的双向奔赴,终究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其实职场相处,保持距离才是保护自己的铠甲。你可以敬业,可以有能力,可以和老板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但千万别轻易卸下防备,把私人情感掺杂进来。老板的“朋友姿态”,可能是为了让你更卖力地干活;那些看似暖心的闲聊,或许只是打探你的想法。古二的经历就是教训:才华能让你站稳脚跟,但警惕心才能让你走得长远。 别再傻傻地把老板当朋友了,职场里没有真正的“兄弟情”,只有永恒的价值博弈。守住自己的边界,看清关系的本质,才不会像古二一样,付出了真心,最后却落得满心委屈。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