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队攻克红军城的消息已得到证实! 俄罗斯军队彻底攻克红军城的消息,最近算是实锤了,这消息一出来,整个俄乌战场的风向都跟着变了。 要知道这座被双方反复拉锯了21个月的乌东重镇,可不是普通的小城,现在俄军已经攻入城内,逐栋建筑的争夺都进入了收尾阶段,换句话说,乌军在这儿的抵抗基本算是画上句号了。 这事儿往大了说,可能比去年俄军拿下巴赫穆特的意义还大,毕竟这可是继马里乌波尔、巴赫穆特之后,乌军丢的第三个战略级要地,三个关键节点接连易主,乌东战场的老底子算是被俄军给掀了。 可能有人不明白,一个红军城而已,至于这么大动静?那你是没搞懂它的位置有多关键。这座城可是乌军东线的“命门”,乌东顿巴斯战线七成以上的弹药、燃料还有粮食,都得靠这儿的公路和铁路转运。 城西10公里那片焦煤矿,以前是乌克兰钢铁产业的能源根基,现在落到俄军手里,不光断了乌军的后勤,还攥住了乌克兰的工业命脉。 更要命的是,它和米尔诺赫拉德、康斯坦丁诺夫卡构成了乌军的“防御三角”,现在这个三角被掰断了一个角,米尔诺赫拉德立马就没了屏障,俄军接下来要是顺势打过去,康斯坦丁诺夫卡也悬了,到时候乌军的顿巴斯防线可能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塌下去。 泽连斯基以前还多次亲赴红军城视察,拍着胸脯说“绝不放弃”,现在这话落了空,不光是军事上的打击,对乌军士气的影响更是没法算。 其实俄军能拿下这儿,也不是靠蛮干。之前打巴赫穆特的时候,俄军是正面硬冲,虽然赢了但代价也不小。 这次打红军城换了路子,玩起了钳形攻势,一边死死堵着乌军的补给线,断了他们的后路,一边派小股部队配合无人机天天骚扰,慢慢把乌军的活动空间压缩得越来越小。 反观乌军这边,真是把精锐都耗光了。今年二三月份的时候,为了守红军城,从库尔斯克方向调了精锐过来,结果直接导致苏贾县城丢了;八月份搞第二次反攻,打了半天没进展,光伤亡就不少;十月份第三次反攻的时候,能打的精锐已经没剩多少了,俄军正好抓住机会撕开防线冲了进去。 现在还有至少2000名乌军精锐被困在城里,这支部队要是没了,乌军东线基本就没什么像样的战斗力了。 从马里乌波尔到巴赫穆特,再到现在的红军城,这三个地方丢下来,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俄军已经牢牢攥住了战场主动权。 可能有人觉得俄军推进太慢,打个小城要两年,但这背后其实是持久战的套路。这场仗从2022年2月打到现在,已经三年多快四年了,激烈程度虽说没法和两次世界大战那种全球规模比,但战场上的残酷程度、双方的消耗,确实有当年的影子。 一战的时候,德国就是被英国海上封锁,后方缺粮饿垮的;二战德国打苏联,专门先抢乌克兰的粮仓,就是为了稳住后方。 现在俄乌的情况也差不多,俄罗斯被西方制裁着,石油出口少了,物价涨了,莫斯科超市都开始限量购物了,2025年粮食产量还不行,出口跌了快一半,这跟当年德国被封锁的处境有点像。 但乌克兰这边呢,虽然人口少了近千万,基础设施毁了四成多,可粮食出口还能维持,黑海通道通了之后,八月份一个月就出口了400万吨农产品,加上西方的援助不断,后方还没到撑不住的地步。 说起来双方都打得够累的。俄军那边,伤亡估计已经超过70万了,推进速度平均一个月才几十平方公里,士兵们也疲得很。 乌军更不用说,精锐部队打光了不少,现在征兵都越来越难,老百姓对战争的耐心也快磨没了,超过一半的人都想通过谈判停火。 可就算这样,停火还是没影儿。关键问题就在各方的心思不一样,俄罗斯花了这么大代价,肯定不想白打,要保住已经占的地盘;乌克兰这边,泽连斯基最近说只要停火就愿意离任,但又没说清楚停火是要俄军撤军还是承认现状,而且乌克兰宪法还规定战时不能选举,就算想谈,怎么落地都是问题。 西方那边也分裂,美国要是特朗普上台可能会逼乌克兰谈,但欧盟里德意这些国家虽然喊着和平,援助却没断;俄罗斯转头跟中国这些国家合作,想扛过制裁。 泽连斯基把自己的去留和停火绑在一起,说白了就是场政治博弈,既化解了“借战争揽权”的质疑,又能逼西方继续援助。就算他真的离任,新上来的人也未必敢轻易放弃领土谈和,毕竟这是关乎国家主权的大事。 而且俄军现在刚拿下红军城,士气正盛,肯定想趁势再推进,巩固顿巴斯的控制区,证明他们持久战的路子是对的。短期内双方都不会有停手的意思,反而可能打得更胶着,俄军稳扎稳打扩大地盘,乌军靠着援助守重点防线,时不时搞点反击。 现在看下来,这场仗真的要变成长期消耗战了。专家们预测最短一两年,最长可能拖到2030年,就看谁的后方先扛不住。就像两个壮汉掐架,都打累了,但谁也不肯先松手,就看谁先饿肚子。俄罗斯的制裁是慢性毒药,慢慢耗着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