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450亿颗芯片!荷兰突然宣布光刻机决定,欧媒:一切都结束了 当初荷兰限制光刻

450亿颗芯片!荷兰突然宣布光刻机决定,欧媒:一切都结束了 当初荷兰限制光刻机出口时,很多人以为这是压死对手的一招狠棋,搞不好能彻底卡住中国芯片产业的咽喉。 可现实一走下去,人们才发现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封锁”,而更像一团乱麻:谁都想赢,但最后谁都没讨到便宜。 先说这事是怎么起的,真正把局面推向封锁的是美国,2022年10月,美国出台了新的芯片管制规则,意思很明白:要把中国挡在先进制程门外。 靠自己还不够,美国干脆拉上日本和荷兰一起组成技术封锁线,无论是特朗普团队还是后来掌管财政和安全的人物,都摆明了要用美元体系和盟友关系施压,这已是公开秘密。 于是,2023年1月,美日荷三国在华盛顿拍板了一个协议,日本很快限了蚀刻设备出口,荷兰则把ASML的高端DUV机型列入许可清单,从2023年9月开始,没有批准就不能卖给中国了。 荷兰当时的处境,说难也难,说尴尬也尴尬。美国逼得紧,欧盟又天天讲“战略自主”,让荷兰左右为难。 欧洲媒体当时都感叹:“完了,欧盟在关键技术上又要被牵着走”,但荷兰心里明白,这不是结束,而是一连串麻烦的开始。 禁令刚落地,最先被砸到脚的是ASML自己,中国本来是它最大的市场之一,2023年第四季度甚至贡献了近四成销售额。 一旦禁了,高端光刻机卖不出去,公司立刻预警:今年收入会掉,明年也难增长,仅中国市场损失就可能达到15%。股价也随之跌了。 当然,中国也不是没受影响,2023年整个年度,中国芯片进口量减少了10.8%,一下少了四百多亿颗芯片,金额更是降了15%。 对许多长期依赖国外供应链的中国企业来说,这几乎像是被突然拔掉氧气管,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谁都没想到,禁令像回旋镖一样,先砸回了欧洲。 这边中国刚被限制,那边中国随即对欧盟采取关税措施,还禁止中资控股的荷兰公司Nexperia出口芯片。 结果欧洲汽车行业直接被打疼,大众、宝马等巨头突然没芯片,生产线面临停摆风险,欧洲舆论马上转向,从原来的“终于统一战线了”,变成了“我们竟然一点自主权都没有”。 大家开始反思:强行脱钩,代价是不是太大了?事实摆在眼前,全球供应链早就绑在一起了,你动别人,别人也能动你。 与此同时,中国反而借这股外部压力,把芯片产业链全面激活了,从“要自力更生”变成“必须自力更生”。 2024年,大基金三期成立,投入3440亿人民币,这就是国家明确的态度:这条路必须走通,企业也迅速开动。 上海微电子2023年推出28纳米级别的国产光刻机雏形,中微半导体也拿出了新设备,2024年下半年,国产90纳米光刻机开始量产。 中芯国际、华虹等厂商加速扩建产能,主攻成熟制程,为汽车、通信等产业兜底,结果反倒是:中国芯片自给率今年可能接近40%,国产设备占比也有望从十几%拉到50%。 更夸张的是,进口在减少,但2024年中国芯片出口反而增长了14%,所以现在的格局很明显:旧的“你卖我买”的芯片时代结束了,一个新的、多中心、多变量的全球格局正在出现。 美国想拦住中国,欧洲被反噬,中国则逼着自己升级。科技战里没有人能稳坐胜利者的位置,但有人能把危机变成推力,而这一次,把局面活过来的,显然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