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经济“承诺”离实现还有多远?美媒曝其遭遇“负担能力”危机,美国民众似乎也不再买账! 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重新提出“让美国再次负担得起”——这个当年竞选总统时喊出的口号,引发舆论关注。分析指出,这一动向反映了美国民众对经济状况和生活成本压力的普遍焦虑,也暴露出现任政府在经济治理方面面临的挑战。 据美国媒体报道,在中期选举中,民生问题成为影响选情的关键因素。特朗普以及共和党团队开始调整宣传策略,计划通过全国巡访强调其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官员表示,改善民众生活负担将是一项长期工作。 尽管当局频繁强调经济指标向好,股市屡创新高,但民众的实际感受与之存在明显温差。数据显示,虽然通胀率维持在3%左右,但食品、能源等日常生活开支仍持续上涨,普通家庭的经济压力未见缓解。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弗曼指出,当前美国消费者信心处于历史低位,这说明官方表态与民间体验存在脱节。他举例说,此前多届政府都曾面临类似困境,如何在肯定经济成绩的同时不脱离民众真实感受,是对政治智慧的重要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就连共和党内部也出现了不同声音。乔治亚州众议员格林公开呼吁,政策制定者应当更多体察民情,而非简单否定民众的生活压力。这种党内分歧反映出民生问题在美国政治中的敏感性和复杂性。 前白宫经济顾问摩尔分析认为,食品价格、住房成本和医疗支出是当前最突出的三大民生难题。他强调,尽管统计数据显示居民购买力有所提升,但这种宏观改善未能有效转化为民众的切身感受。 观察人士指出,美国民众对经济现状的普遍不满,实质上反映了深层结构性矛盾。不同收入群体在经济发展中的获得感存在显著差异,中低收入阶层对生活成本变动尤为敏感。这种现象不仅关系到短期政治走势,更将对美国长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