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乌克兰消息 2025年11月14日,乌克兰能源部发出通报,说俄军对多个地区的能源

乌克兰消息 2025年11月14日,乌克兰能源部发出通报,说俄军对多个地区的能源设施发动了导弹和无人机袭击。这下可好,顿涅茨克、基辅、敖德萨这些地方的电都断了,全国大多数地区不得不全天限电。 更让人心痛的是,基辅这次直接炸出了4死30伤。这不是演习,是活生生的现实。央视新闻都报了,事态确实严重。 可这也不是第一次了。从去年冬天开始,这种“打电厂”的战术就成了常态。你防得住一波,防不住下一波。今天炸变电站,明天轰输电塔,后天再来一波无人机群低空突袭。网友说:“这哪是打仗,简直是给整个国家拉闸。”还有人感叹:“最怕的不是爆炸声,是家里暖气突然停了,灯全灭了,手机快没电了,那种无助感,根本没法形容。” 这种打法,说白了就是冲着老百姓过冬去的。冬天一到,取暖靠电、做饭靠电、医院也靠电。你电网被拆得七零八落,修复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老百姓只能靠发电机、烧木头、点蜡烛硬撑。可发电机有油吗?木头够烧多久?蜡烛能照亮整个房间吗?现实太残酷。乌克兰北部一些小镇,老人孩子裹着三层棉衣睡觉,白天都不敢开灯,就怕电又停了。 再看历史上的类似情况。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北约也曾大规模轰炸南联盟的电力系统,导致全国大面积停电。结果呢?医院靠备用电源撑不了几天,自来水厂停摆,城市陷入混乱。二十年过去了,同样的剧本又在东欧上演。可问题是,这种“基础设施打击”,真的能换来和平吗?还是只会让仇恨越积越深? 前几天,乌克兰也用无人机袭击了俄罗斯沃罗涅日州的能源站,两万多人断电。你打我电厂,我炸你油库,来回报复,最后受苦的还是普通百姓。有网友说:“战争打到这份上,已经不是谁正义谁不正义的问题了,而是谁更能忍痛。可老百姓不是数字,是活生生的人啊。” 更让人揪心的是,乌克兰境内还有欧洲最大的核电站之一——扎波罗热核电站。虽然目前没有直接被击中,但周边战事不断,一旦哪次误炸引发核泄漏,后果不堪设想。辐射不会分国界,波兰、罗马尼亚、甚至德国都可能被波及。这已经不是俄乌之间的事,而是全欧洲的安全隐患。 国际社会也没闲着,送了些防空系统和移动发电机,可这些设备杯水车薪。防空导弹打不完,无人机像蜂群一样飞过来,根本拦不住。而且重建电网需要时间、材料、技术人员,战时哪有这些条件?有人说:“送武器不如送变压器,送导弹不如送电缆。”这话听着心酸,却是实情。 其实这场“电力战”背后,暴露的是现代战争的一个残酷真相:真正的战场,早已不只在前线。能源、交通、通信、医疗,这些维系社会运转的命脉,正在成为新的打击目标。可一旦这些系统崩了,社会秩序也就离崩溃不远了。 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坚持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反对任何针对民用设施的攻击,因为那伤害的不是军队,而是无辜平民。和平不是靠谁打得更狠,而是靠谁更愿意坐下来谈。当一盏盏灯在寒夜里熄灭,我们更应该思考:战争的代价,是否真的值得?人类文明走到今天,难道还要靠让彼此冻着、饿着、担惊受怕来解决问题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