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俄罗斯正式宣布了 11月10日,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CEO利哈乔夫在孟买宣布,俄印核能合作将进入"新阶段",重点推进技术转让和更高程度的本地化生产。这一表态正值普京与莫迪下月年度峰会前夕,双方正为深化合作做最后准备。 过去几十年,印度一直被西方“核供应国集团”挡在门外,理由五花八门,说白了就是技术封锁。可俄罗斯不一样,从上世纪80年代的库丹库拉姆核电站开始,就一直是印度最稳定的核技术伙伴。如今西方对俄施压不断,俄罗斯也需要稳住像印度这样的大客户。两边一拍即合,各取所需。 这种合作,听着像单纯的商业往来,实则藏着深层逻辑。印度想突破技术壁垒,掌握核心能力。就像当年造导弹、搞航天,都是靠“引进+消化+再创新”走出来的。一位参与过印度航天项目的工程师说:“我们不怕技术难,就怕没人愿意教。现在俄罗斯愿意分享,机会太珍贵了。” 这次如果真能把反应堆制造、燃料循环这些关键技术吃下来,印度的能源自主就迈出了关键一步。 而俄罗斯呢?全球核电市场这几年不太平,欧美在推“去俄化”,但印度这个大市场没松手。有数据显示,印度计划到2032年核电装机翻两倍,新增项目几乎全靠俄方支持。这不仅是订单,更是话语权的延续。有网友评价:“西方越围堵,俄印反而抱得越紧,这就像压力越大,弹簧弹得越高。” 再看国际反应,也耐人寻味。美国嘴上支持印度发展清洁能源,可一涉及核心技术转让就卡得死死的。法国、韩国想抢项目,可又不敢得罪美国。结果呢?俄罗斯反而成了“唯一靠谱的选项”。这种局面,恰恰暴露了全球核能合作的双标——谁听话就给技术,谁独立就封锁。印度选择和俄罗斯深化合作,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打破这种不平等格局。 但这会不会影响核不扩散体系?有人担心,技术扩散可能带来风险。可印度是全球少数没有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却长期被默认拥有核能力的国家,其核设施管理一直相对透明。更重要的是,这次合作聚焦的是民用核电,不是武器级技术。只要监管到位,合作完全可以走在安全与发展的平衡点上。 从更广角度看,俄印这种“技术共研”模式,或许能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新思路。不是永远做技术输入国,而是通过务实合作,一步步掌握主动权。就像中国当年引进高铁技术,最终实现全面自主一样,关键是要有合作的诚意和落地的耐心。 真正的战略自主,不是靠别人施舍,而是靠自己争取。俄印这次牵手,不只是两个国家的选择,更是一种发展模式的探索。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