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自11月10日起,人民币将正式退出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期货合约交,单看这一事件或许波

自11月10日起,人民币将正式退出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期货合约交,单看这一事件或许波澜不惊,但结合美国 12 月即将启动的量化宽松政策,以及刚组建的十国关键矿产联盟来看,这本质是一场针对人民币定价权的精准狙击,且时间节点的把控堪称刻意。[嘘]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近期做出了一项重要调整“自2025年11月10日起,暂停所有非美元计价的金属期货合约交”,这其中就包括了人民币计价的合约,这意味着,此后在该平台进行铜、铝等金属交易,将强制使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 LME官方对此举的解释是“非美元合约流动性不足”,然而,市场数据似乎讲述了一个不同的故事, 以人民币计价的铜期货为例,其日交易量从2024年初的35.7万手,增长到2025年上半年的48.2万手,增幅接近35%。这样的增长态势,很难与“流动性不足”直接划等号。 一个值得关注的背景是,LME虽然在伦敦运营,但其所有权归属于“香港交易所”,这使得此次暂停人民币合约的决定,在时机和动机上都显得颇为微妙。 LME的决策并非孤立事件,它与当前全球金融和资源领域的几大趋势相互交织,美国正计划在2025年12月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即“印钞”),并联合多个国家组建了“关键矿产联盟”,意图在新能源战略材料领域构建一个由美元主导的定价体系,复制“石油-美元”的模式。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金属消费国,占据全球相当大比重的铜、铝、铁矿石等金属进口量,这种“超级买家”的地位赋予了市场话语权,一个明确的信号是,中澳之间已有超过30%的铁矿石贸易开始使用人民币结算。 在LME宣布暂停人民币合约后的一周,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期货交易量据称就上涨了15%,这显示了市场资金的转移和新的可能性。 就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选择结算货币时这个问题网友们在评论区分享各自的见解。 “这时间点卡得也太准了!” “人民币铜期货交易量三年涨了近三倍,这能叫缺乏流动性?这个理由实在难以服众。” “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想绕开中国建立关键矿产供应链,想法很好,但现实很骨感。” “美元放水,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又要波动了,这个时候限制人民币定价工具,用意很明显。” ”中国作为最大金属消费国,在市场定价机制演变中具有天然优势。” 在当前国际环境下,您认为中国应如何进一步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定价话语权?欢迎分享您的见解! 信息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