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红真《萧红大传》:「萧红开始续写《呼兰河传》的时候,一开始的题目还没有最后定下来。端木蕻良对她说:“你这部长篇应取你家乡的一条河作名字。什么‘泥河’‘土河’都不合适!”萧红想了一下说:“我家是呼兰县,县里有条河,叫呼兰河。”萧红原来打算叫《呼兰河的女儿》,端木蕻良早年曾经看过一本外国名著叫《尼罗河传》,就说不如就叫《呼兰河传》,“从你童年写起。就像呼兰河水一样涓涓流过,你跟着这涓涓流水成长……多美!”萧红也高兴地说:“好!就叫《呼兰河传》!”」「《马伯乐》原来的名字叫《马先生》,后来端木蕻良建议她改用法国汉学家亨利·巴斯伯乐的中文名字“马伯乐”。他出版专著,认为汉语言中没有语法概念和词性,引起中国语言学家们的抨击。借用他的名字命名自视甚高的主人公,也算是对迷恋西方文化而又一知半解的半吊子小知识分子善意的嘲讽。而且套用了中国古代《伯乐相马》的寓言故事,主人公既是马又是伯乐,也是反讽的手法,象征着他两不靠谱的尴尬处境。小说原计划写三部,循着萧红自己逃亡的路线,第一部从青岛到上海,第二部从上海到武汉,第三部从武汉到重庆,可以说是三部曲的“四城记”,隐含着萧红对现代文明大都市的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