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福建三明:锻造“科技底座”,提升工业母机硬实力

[培育新质生产力在行动]

◎本报记者谢开飞通讯员庄佳丽

11月7日,国家级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陆续公布,位于福建省三明市高新区的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海西(福建)分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机总院海西分院”)顺利通过复核,其“精密车削中心研制及产业化”项目也获得福建省科技厅900万元专项资助。

精密机床是高端制造的基石。《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可用于“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的超高精密机床项目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面向航天、光伏等国家重点行业的石墨专机国内占有率第一……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中机总院海西分院近年来相继打造一批首台(套)高端装备硬成果,不仅为加快实现产业自主可控贡献“三明智慧”,也成为三明市打造“三明科技底座”、培育工业母机产业集群的生动实践。

打通精密机床产业创新链

“‘三明科技底座’是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为核心、产业创新生态为载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体系。”三明市科技局局长蔡兴山介绍,近年来,针对高端创新资源不多、高层次人才偏少等问题,三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装备制造、氟新材料、石墨烯材料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领域,布局建设中机总院海西分院、三明市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六大科创平台。

在此基础上,三明市政府主导,采用“一个重点产业、一位挂包领导、一个主管部门、一个专家团队、一套支持政策”模式,积极探索创新融合新路径,促进产业关键技术的快速攻关突破。在这一模式下,三明抓住京明科技合作、沪明对口合作等重大发展机遇,发挥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应用场景多等优势,应用好六大科创平台“桥梁纽带”作用,共建多个京沪协同创新与技术开发平台,并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中试放大+产业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

其中,中机总院海西分院由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福建省人民政府和三明市政府三方共建。该院聚焦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依托多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引进核心技术人才100余人,开展工业母机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国产化产品研发,突破超精密机床制造技术、液体静压技术等多项产业关键技术难题,打通“核心元件—功能部件—高档数控机床”精密机床产业创新链条。

“分院自主研发的多款产品获得‘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有力保障了高端装备、可控核聚变、激光制造等产业领域工业母机产业链及供应链安全可控。”中机总院海西分院董事长薛松海说。

构筑工业母机产业生态圈

孵化了中机铸材、中机精冲、中机数控等多家“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福建省科技型企业”;为福建和其昌竹业股份有限公司、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服务超1600家次……三明市科技局副局长吴翠蓉介绍,该市发挥中机总院海西分院作为全市钢铁及装备制造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作用,通过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形成“链主企业+专精特新+科技型企业”的产业矩阵,构筑起工业母机产业生态圈。

借助“沪明对口合作”的东风,该院引进上海激光装备团队入驻,开展制氢电极激光焊接机、激光智能焊接装备等高端激光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进入全国行业第一梯队。围绕新能源锂电、光伏、氢能等市场需求,该院建立了石墨专机及石墨制品的上下游产业链,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推动三明市石墨烯产业发展。

近期,黄河实验室(河南)三明工作站、同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三明分中心、宁波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三明分中心、国际木材科学院倪永浩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相继落地,将助力打造“三明科技底座”,推动更多优秀科技成果在三明孵化转化,加快破解发展难题、共同培育新质生产力。

吴翠蓉表示,三明将加快建设“科技底座”,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从转化机制创新、高能级平台建设、政策引领、资金支持等方面,凝聚全市合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培育壮大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注入新活力、新动能。(谢开飞庄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