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981年,冬。站台上,一个叫阎连科的兵,兜里揣着117块退伍费,和能换50斤粮

1981年,冬。站台上,一个叫阎连科的兵,兜里揣着117块退伍费,和能换50斤粮食的票。 包里是给家里人带的两斤糖和几包烟叶。火车马上就要开了,他的人生,大概也就这样了——回到河南那个穷山沟,重复父辈的命运。 就在这时,一辆军用吉普疯了一样冲上站台,车上的人探出头来大喊:“阎连科在哪?!” 命运,有时候真就差这么几秒钟。 前一秒,你以为这辈子就是土里刨食,伺候生病的爹,拉扯一大家子。后一秒,一张迟到的提干批文,直接把你从即将熄火的铁轨上,拽进了另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轨道。 就因为他在部队里爱写点东西,偷偷搞创作,还得了个什么奖。领导觉得是个人才,可名额卡得死死的,本来都绝望了。谁能想到,上级复审材料,在最后一刻看到了他的名字和那点“不务正业”的成绩。 从一个退伍兵,到一个预备军官。 从硬座,到软座。 从回家种地,到分进创作组,专门给你时间、给你笔,让你去写。 这道坎,他要是没迈过去,中国就少了个在国际上拿大奖拿到手软的作家,世界上就没人知道有个叫“神实主义”的玩意儿。 但他后来所有那些牛逼哄哄的头衔,什么卡夫卡奖,什么诺奖提名,在我看来,都比不上他很多年后做的一件事。 他功成名就了,回老家奔丧,妹妹一句话点醒了他。他拿起笔,不写那些魔幻、离奇、荒诞的大故事了,就老老实实写他的父辈。 写他那个病了一辈子的爹,写他那个靠织袜子补贴家用的大伯,写他那个在城里扛大包的四叔…… 没有一句多余的形容词,就是白描,就是把血淋淋的真实掰开给你看。 结果,这本叫《我与父辈》的书,卖疯了。 校对的编辑边看边哭,说一定要多印点,给自己的孩子看。有大学生看完,立刻买两本寄回家给爸妈。 为什么? 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不管你飞得多高,变得多“高级”,你生命里最有力量的东西,其实就是你出发时,脚上沾的那些泥。 那一刻,他不是什么大作家阎连科。 他只是那个在1981年冬天,想给家人带两斤糖回家的,河南农村的穷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