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高峰的23路公交上,张师傅刚停稳车,就看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在站台边犹豫。他立刻拉好手刹下车,小心翼翼搀扶着老人上车,还细心地把座椅旁的安全气囊调到最低,轻声说:“大爷您慢坐,到站我叫您。” 老人连声道谢,身旁的小伙子见状主动起身,把靠窗的座位让给了老人,车厢里响起一片细碎的夸赞。 上周暴雨天,刚高考完的小宋坐反了公交,急得在车厢里红了眼。驾驶员李师傅见状,一边安慰她一边帮着联系家人,得知她家住得远且不好打车,干脆在跑完这趟班后,开车把她送回了家。小宋要给车费,李师傅笑着摆手:“小姑娘高考辛苦,这点忙不算啥。” 后来小宋特意定制了锦旗送到公交站,上面“风雨送归人,善意暖人心”八个字,成了这段双向善意的见证。 还有一次,316路公交刚驶离站台,有乘客发现后方有位老人提着菜篮一路小跑追赶。“师傅,等一下!” 乘客们齐声提醒,司机王师傅立刻踩下刹车,耐心等候老人上车。老人喘着气道谢,王师傅笑着回应:“不急,安全第一。” 简单的互动里,是司机的体谅与乘客的热心,让这份温暖在车厢里悄悄蔓延。 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却有你护我周全、我予你体谅的默契。这些藏在公交里的细碎温暖,正是青岛最动人的文明底色,让每一次出行都满是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