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3000元活扣1000!农民工拆吊顶反击,老板损失两万悔不当初! 武汉生鲜超市

3000元活扣1000!农民工拆吊顶反击,老板损失两万悔不当初! 武汉生鲜超市门口一片狼藉,崭新的吊顶板材散落满地,螺丝孔还带着新鲜的痕迹。这不是意外事故,而是三个农民工亲手拆毁的成果,起因只是一笔1000元的扣款争议。这场闹剧里,没人是赢家,老板损失近两万,工人17小时血汗全白费。 喻先生、老周和小杨三个农民工,原本想着靠这单吊顶活解燃眉之急。喻先生要供两个孩子上学,老周老伴卧病在床等着吃药,小杨刚结婚还欠着彩礼钱。三人跟超市老板陈先生谈好3000元包工包料,这价格扣除龙骨、板材等成本后,三人总共只能赚500多块,平分下来刚好能应付各自的急事。 为了赶进度,三人从早上8点就开工,一直忙到凌晨1点才结束。施工时,小杨的电钻中途出了故障,跑了两条街才借到替换的,耽误了半小时;喻先生的肩周炎犯了,仰着脖子拧螺丝时,疼得额头直冒汗;老周腰椎不好,每隔一小时就得扶着腰歇口气。陈先生中午和傍晚各来巡过一次场,当时没说任何不满意,只是反复催着“快点干,我后天要摆货开业”。为了不耽误工期,三人轮流吃盒饭,每次十分钟就解决,剩下的时间全扑在工地上,连喝口水都得抽空。 凌晨两点,喻先生把施工现场的清洁视频发给陈先生,视频里的吊顶平整干净,废料都已打包好。可等来的回复却像一盆冷水:“拼接处有缝隙,不好看,扣1000元,只给2000,不同意就别要了。”这个“缝隙”其实只有两三毫米的误差,不凑近看根本发现不了,也不影响使用。 喻先生赶紧打电话解释,说现在就能回去调整缝隙,可陈先生语气强硬:“调了也没用,我看着别扭”,说完就挂了电话。喻先生又发微信协商,说自己愿意掏200元材料费弥补,结果发现自己被拉黑了,电话也打不通。三人在超市门口蹲了一个多小时,夜风吹得人发冷,心里更凉。老周叹着气说:“钱要不回来,材料总不能给他白用”。毕竟是包工包料,没拿到工钱,这些板材和龙骨的所有权还在他们手里。 凌晨三点,三人拿着工具回到超市,把刚装好的吊顶一块块拆了下来。拆下来的材料整齐堆在门口,没有损坏超市里的其他东西,然后默默离开了。第二天一早,陈先生到店看到满地狼藉,气得立马报了警。民警调取了超市门口的监控,查看了喻先生发来的完工视频,又分别询问了双方情况,最后给出结论:“陈先生单方面扣1000元没有合理依据,属于违约。” 这场纠纷其实早有隐患。陈先生急着开业,只口头约定了价格和工期,没说清验收标准;工人们想着“踏实干活就能拿到钱”,也没要求签书面协议。类似的事情在装修行业并不少见,浙江杭州就有位农民工给雇主装墙面,2800元包工包料干了14小时,雇主以“墙面不够平整”为由扣600元,最后经社区调解,雇主付了2500元。 陈先生原本想省1000元,结果原定的开业日期彻底泡汤,半个月的房租、铺货延误的成本加起来近两万元。而三个农民工17小时的高强度劳作也成了一场空,连一分钱工钱都没拿到。说到底,这都是口头约定惹的祸。如果一开始,双方能花十分钟写个简单的书面协议,把工艺标准、验收方式、付款金额写清楚;如果完工后,陈先生能好好协商,要么让工人调整,要么少量扣款,就不会闹到两败俱伤的地步。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靠的是互相尊重和诚信。口头约定终究抵不过白纸黑字,一时的算计可能换来更大的损失。这场因1000元引发的闹剧,留下的不只是满地狼藉,更该给所有雇主和劳动者提个醒:诚信是底线,尊重是前提,别让一时的糊涂,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来源 | 浏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