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就在刚刚 俄乌最新战报 11月12日俄军称过去24小时在苏梅、哈尔科夫等地对

就在刚刚 俄乌最新战报 11月12日俄军称过去24小时在苏梅、哈尔科夫等地对乌军发起攻势并取得进展,乌方则称俄军63次进攻全部被击退,两方各执一词。红军城争夺战打得不可开交,俄军控制红军城及周边约95%的区域,乌军退守米尔诺格勒。 俩人大眼瞪小眼报战果的样子,像极了两家吵架的小孩——你说我抢了你家玩具,我偏说没抢全,还把你推得摔了一跤。俄说“控制95%”,其实藏着没说的后半句:剩下那5%是乌军扎着牙守的居民区或者小高地,不然早该拍着胸脯喊“全拿下了”;乌说“击退63次”,大概率是把俄军的小股试探、零散火力点清除都算成了“进攻”——真要是63次大规模冲锋,乌军早该喊“差点没守住”了。说白了,这就是一场“数字游戏”,谁都想把自己的损失往小了说,把对方的成果往虚了贬。 红军城这地方,现在就是个“绞肉机”。俄军咬着牙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因为拿下了它,就能把乌东的乌军切成两段,切断补给线;乌军拼了命守,哪怕只剩5%,也得钉在那——不然红军城一丢,米尔诺格勒就成了前线的“突出部”,下一个就得垮。你想啊,要是俄真全控了,乌方早该哀嚎“红军城沦陷”,而不是只说“退守米尔诺格勒”;俄要是没占多少,也不会特意提“控制95%”——这俩数字搁一块儿,明摆着是战线咬得死紧,谁都没占绝对便宜,但谁都不想先松口。 再说这“各执一词”的背后,全是宣传算计。俄要给国内民众看“我们在推进”,给西方看“我能打,值得继续援”;乌要给老百姓吃“我们能扛住”的定心丸,给欧美喊“再不给武器,我们就完了”。就像俩卖菜的吵架,一个说“我这白菜新鲜”,另一个说“我家萝卜甜”——其实都是想让围观的人站自己这边。可围观的普通人呢?红军城的妈妈抱着孩子躲在防空洞,听着外面的炮弹声,哪管谁占多少地?米尔诺格勒的老人刚把粮食藏进地窖,就得担心明天会不会有俄机来炸——他们的日子,早被双方的“战报游戏”碾碎了。 其实这场仗打到这份上,早就不是“谁赢谁输”的问题,是“谁更能耗”的问题。俄有兵力和资源顶着,乌有西方援助撑着,可两边都在往里面填人、填钱、填希望。红军城的每一寸土地,都要拿士兵的命去换;每一次“击退”或者“进展”,背后都是断壁残垣和哭红的眼睛。你说俄军推进了,可推进的是土地,不是和平;乌军击退了,可击退的是进攻,不是战争。 最讽刺的是,两边都觉得自己“占上风”,可到最后,赢的从来不是普通人。就像小时候俩孩子抢玻璃球,抢得满头大汗,最后玻璃球碎在地上,俩人都没得到——可最苦的,是旁边看着的孩子,连玩的机会都没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