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11月11日,“皖美十四五再启新征程”2025网聚美好安徽网络主题活动来到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采访团在这里邂逅了许多形态各异、功能强大的机器人“天团”。近年来,江淮中心围绕智能无人系统、智能测评等研究领域,开展前沿技术颠覆性创新与成果快速转化,形成人形机器人、空间机器人、智能无人飞行器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启江2C”人形机器人身高1.8米的“多面手”
走进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身高1.8米、体重70公斤的“启江2C”人形机器人正随着音乐节奏流畅地挥舞双臂,为大家展示了一段手势舞。这些灵活的动作来自于他全身的38个“自由度”。

“启江2C”人形机器人
江淮中心工程师叶国阳介绍,“启江2C”人形机器人是个“多面手”,在工厂里,它能搬运重物、操作精密仪器;回到家里,它又能化身“家务助手”,完成叠衣服、擦盘子等精细活儿。它的“大脑”也很聪明,具备用户识别和安全防护能力,能在不同场景里自己调整行为模式。
“今年8月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来自江淮中心的4支队伍参赛,最终获得一金一银的成绩。”江淮中心宣传负责人孙一蕾表示,这些参赛机器人虽然形态各异,但都是在“启江2C”人形机器人的基础上进行迭代的。
“绳驱S1”机器人竟个温柔的“大力士”
不远处,一个名为“绳驱S1”的机器人正在进行一场十分需要“耐心”的演示。只见他用“手”(前端夹爪)小心翼翼地夹起一颗大白兔奶糖,然后平稳、准确地将糖放入了对面工作人员的手心。

“绳驱S1”机器人将奶糖放入工作人员手中
这台机器人的动作为何温柔又平稳?答案就在它的手臂里。
“刚性臂机器人动作比较‘硬’,而绳驱机器人采用的是绳驱机械臂,动作就比较‘软’。”江淮中心绳驱项目技术负责人田蓥梅解释道,如果把刚性臂比作是构建了机器人的“骨骼”,那么绳驱臂就类似机器人的“肌腱”。“大家在这个关节处可以看到明显的绳索,它的柔软属性能够实现减震和卸力的效果。”田蓥梅表示,依靠绳索实现关节的转动,能使动作更加轻柔、安全,“卸”掉一些冲击力。

“绳驱S1”机器人
据了解,“绳驱S1”机器人全身共46个自由度,其中,绳驱机械臂7个自由度。目前,该款机器人已面向家庭、酒店与商超零售等服务类场景开展了一系列深入调研,能够完成如早餐制作、餐食配送、清洁收纳等任务,未来将有望成为家庭生活场景下的得力助手,打破人与机器人相处的边界。
智·蜂微型无人直升机安静又聪明
除了这些“大块头”,一架长度仅有19厘米,重量小于100克的智•蜂微型无人直升机也引起了采访团的兴趣。
在演示视频中,智·蜂微型无人机可以灵巧地通过狭窄通道,时而向上跃升,时而绕柱飞行,整个动作行云流水。在完成一系列飞行动作后,它最终精准地降落在指定区域,其间还默默执行了悬停、拍照等“主线任务”。

智•蜂微型无人直升机
该款微型无人机抗风、通信能力强,飞行噪音只有普通无人机的60%左右,这种低噪音特性让它执行任务时更具隐蔽性。江淮中心工程师张武松说,虽然智·蜂个头小,却拥有一颗强大的“智慧脑”,拥有可见光与热感成像、未知场景地图信息重建、自主规划航线、敏感目标自动识别等功能。
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吴碧琦文见习记者胡伟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