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森制药”)在公司2楼会议室接待了特定对象调研,疆亘资本、佛山抱石商业投资有限公司、浙江省江山市招商局等3家机构参与,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周智如及证券事务专员徐君、龙洁负责接待并就公司经营业绩、产品布局、创新研发等热点问题与调研机构进行了深入交流。
产品出口:FDA认证奠定国际化基础中成药新加坡市场实现突破
针对机构关注的产品出口进展,周智如介绍,公司近年来在海外市场布局成效逐步显现。2023年5月,公司第五期生产基地以零缺陷通过美国FDA的cGMP现场检查,标志着公司GMP管理体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质量及产能国际化奠定基础。同时,公司重点中成药产品甘桔冰梅片、六味安神胶囊已具备新加坡市场销售资质,成为中成药出口海外的关键里程碑,为境外产品结构与管线拓展开辟新道路。
创新药研发:7个1.1类项目进入临床阶段首个HLH原研药可期
在创新药研发领域,华森制药通过整合资源加速管线推进。周智如表示,2025年5月华森英诺增持控股成都奥睿药事后,已拥有7个自主立项的1.1类创新药在研项目,潜在适应症覆盖肿瘤及自免性疾病领域,包括嗜血细胞综合征(HLH)、青光眼、肺癌、乳腺癌等。其中进度最靠前的注射用盐酸ORIC-1940正在开展临床Ia/Ib期研究,该药物靶点机制明确、效价高且安全性好,有望成为我国首个用于继发性HLH的原研1类创新药。此外,公司计划在2025年底至2026年一季度提交另外1个项目的IND申请。目前,华森英诺已建成计算机辅助多维度药物发现平台及PROTAC平台,管线推进符合预期,已由临床前阶段生物技术公司成长为临床阶段企业。
特医食品:70亿市场空间待掘政策技术壁垒构筑竞争优势
谈及特医食品布局,周智如指出,全球特医食品市场规模约30亿美元,中国市场约70亿元人民币,但目前市场主导者多为雀巢、雅培等外资企业。特医食品研发至上市周期长达2-3年,政策、资金及技术壁垒较高,尤其特定全营养产品需开展临床试验,周期长、费用高,药企切入具备先天优势。华森制药以制药企业特有优势拓展该赛道,短期内有望补充营收及现金流。目前公司拥有4项特医食品自研项目,其中TY005项目已于2025年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核准的注册证书及生产许可证,为重庆市首个特医食品注册证书,填补了区域市场空白。
特医食品推广与产能:多渠道布局上市导入生产线逐步释放产能
关于特医食品的市场推广及产能规划,周智如介绍,公司正推进TY005项目上市导入工作,后续将积极开展生产及销售。公司已建成天猫、京东、拼多多旗舰店及抖音专营店、微信小程序商城等线上渠道,助力特医食品市场拓展。目前特医食品生产线已具备产能条件,将根据市场需求逐步释放。
三季报业绩:营收稳增1.90%研发投入及补缴税金拖累短期利润
财务数据方面,2025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4亿元,同比下降6.30%;年初至报告期末营收6.26亿元,同比增长1.90%。利润端,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32.37%和70.50%,主要受研发投入增加及补缴企业所得税影响。若扣除补缴税金因素,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4.25%,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29.35%。公司表示,已从提升收入、成本优化、费用管控三方面制定应对策略,推动业绩企稳回升。
销售策略:院内市场占比七成五大渠道协同拓量
销售端,华森制药策略保持平稳:化学仿制药聚焦快速上市及集采中标,重点中成药以学术推广及零售、第三终端拓展为主。目前销售终端仍以公立医院为主,院内市场占比约七成,同时带动基层医院、私立医院、零售连锁药店、电商平台及三终端(门诊、诊所、村卫生站等)协同发展,深耕存量市场并开拓增量。
公司表示,未来将持续强化研发投入,推动创新转型,优化“三三三”管线布局,随着新产品陆续上市,有望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