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1月10日。 95岁的巴菲特,写了最后一封致股东信,他决定从此退隐投资江湖。

11月10日。 95岁的巴菲特,写了最后一封致股东信,他决定从此退隐投资江湖。 这位年近百岁的老人,见证了过去100年,世界的沧桑巨变,同时也收获了他神话般的财富人生。 很多人问,巴菲特为什么能成功?他的秘诀是什么? 巴菲特常说“我只是运气好”。 巴菲特的运气好在哪儿?好在他生对了时代、生对了地方 他在1997年股东会上讲过一个“卵巢彩票”的故事:如果人出生前能随机抽一张卡,决定你生在哪个国家、什么年代、家庭条件如何,多数人并不会抽中好运卡。他承认自己享受了美国市场经济和时代的红利,这是事实。1998年在佛罗里达大学的交流中说:出生地与时代会决定你能看到的机会窗口。 巴菲特财产成长的100年,也是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的100年。美国从二战后崛起,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股市长期向上。巴菲特就站在这条上升的电梯上。 但只靠运气,不足以解释他几十年的成绩。 华尔街历史上出现过无数名噪一时的投资大亨,很多都折戟沉沙了。像巴菲特和芒格这样,投资时间跨度之长,收益稳健的,寥寥无几。 巴菲特为什么这么稳? 答案其实巴菲特早就说过无数次了。他反复强调“能力圈”,意思是你不用懂所有行业,只需要评估你真正搞得懂的那一小撮公司,更重要的是知道边界在哪,不要越界瞎买。这句话就写在他1996年的致股东信里。对普通人,他还留下一条,简单到爆,并且能立刻执行的做法:把钱,90%放低成本的标普500指数基金,10%放短期国债。这是2013年,他在股东信里就写到的。背后逻辑也很容易理解,就是是费用低、少折腾、长期拿住。如果当时按照这个方法投资10万,拿着不动,现在大约已经变成52万了。 那为什么很少有人这么做呢?除了认知的问题,还有一点非常关键,那就是“纪律”。 投资需要遵守严格的纪律。而遵守纪律是反人性的。 巴菲特的“纪律”是什么呢,我们以具体的案例分析一下。以可口可乐为例,伯克希尔1994年合计买了4亿股,成本13亿美元;1994年他们收的股息是7500万美元,到2022年这一项涨到7.04亿美元,并且每年都在增加。他们什么都没干,只是按季度收股息,并拿住这家公司多年成长带来的股价收益。美国运通是同一逻辑,1995年前后成本同样约13亿美元,年度分红从4100万美元涨到3.02亿美元。 看准一家公司,买入时就是看中他的长期稳定的高股息。那就雷打不动的长期执行。 纪律可以复制。在自己熟悉的行业里,挑现金流稳定、竞争力长期存在的公司,买在合理甚至便宜的时候,然后耐心持有,时间会把分红和内在价值增长兑现出来。 但我还是想说,巴菲特的很多交易是普通人无法学习。就是普通人无法认为的制造运气。 因为有些交易,巴菲特能做,我们做不了。原因很简单:他钱多、名气大、信用好,对手愿意给他普通人拿不到的条款和机会。这部分属于他的位置带来的优势,不是靠学习就能复制的。这部分更像运气的放大器。 2008年金融危机最紧张的时候,高盛向伯克希尔发行50亿美元的永久优先股,票息10%,公司如果赎回还要多付10%的溢价,同时再给一份以115美元行权的认股权证。这种条款普通投资者拿不到,但它清楚地展示了危机里,用现金和信誉换条件的威力。 也就是说,你想获得更好的交易价格,首先你必须足够有钱,其次,你得是巴菲特。缺一不可。 2011年美国银行的交易同样如此。用50亿美元、年息6%的优先股,外加以7.14美元认购7亿股普通股的权证,后来也成为伯克希尔的大头持仓之一。 还有一个能同时看见这种运气与纪律的案例,是他在日本的五大商社投资。他用很长期的口径谈这笔钱,说可以持有几十年甚至更久,因为这些公司像迷你版的伯克希尔,业务多元、分红稳定,而且经常在低估时就有不错的股东回报政策。这里既有遇到对的时代和公司的外部条件,也有在估值合适时分批买入、靠分红回本的执行纪律。 所以,我们把巴菲特的成功掰开看,就是运气和纪律的组合体。 运气决定你能不能站在一条更宽的路上,纪律决定你能不能在这条路上走很远。运气那部分,大多数人很难复制,你不能选择出生地和时代,也很难复制能够给你带来溢价的身份。但别急,纪律这部分普通人是完全能学的。 你就老老实实划定能力圈,看不懂的交易不做。听不懂的故事,要么搞懂它,要么远离它。善于利用低成本的投资工具,不把钱浪费在高费用和频繁交易上。在估值合适时买入能持续赚钱、持续分红的公司,拿住,让复利自己发挥作用。这些东西,巴菲特都不止一次写在信里、说在公开场合里,且可以被任何一个普通投资者拿去执行。 95岁的巴菲特一直住在奥马哈那套1958年花3.15万美元买的房子里,这里远离每天创造奇迹和悲剧的华尔街。他每天坚持阅读,喜欢汉堡和可乐。 投资如此,人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