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荷兰突然服软了?中方一个行动很关键! 11月7日,荷兰经济大臣米歇尔・卡雷曼斯发布了一则声明,内容直指中荷之间围绕安世半导体的争端。这条看似简短的消息,其实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荷兰准备“暂停”对这家中资控股半导体企业的接管行动。 安世半导体这企业本来是荷兰的老牌厂子,2018年那会儿快经营不下去了,是咱们中国的闻泰科技花了三百多亿人民币给收购下来,又投钱改造生产线,才把它从亏损的泥潭里拉出来。现在安世成了全球汽车芯片的香饽饽,不管是宝马、奔驰的电动车,还是特斯拉的新能源车,车里的关键芯片,好多都得从它这儿买,2024年一年就赚了一百多亿人民币,还给荷兰缴了一亿多欧元的税呢。 那既然这是中国控股的公司,荷兰为啥要抢咱们的公司?荷兰官方说是“国家安全有风险”“公司治理有问题”,其实就是找个由头。去年9月美国出了个“穿透规则”,说只要是被列入黑名单的中国公司控股超过一半的企业,不管注册在哪都得受限制,闻泰正好在黑名单里。 荷兰这是跟着美国的节奏走,想把安世的控制权从中国手里抢回去,7天就下了命令,把闻泰持有的99%股权交给第三方托管,还把中方的管理人员都停了职,说白了就是“抢现成的”。 可他们千算万算,没算到这公司的“命根子”早就在中国了。安世虽然总部在荷兰,但最关键的芯片加工环节——封装测试,70%以上都在中国东莞的工厂里做。 您知道封装测试是啥不?就是芯片做好后最后一道关键工序,得把它装在保护壳里,测试能用了才能卖,东莞这厂子一天就能处理2亿颗芯片,全球多少车企等着要货呢。而且生产用的原料、不少设备也都是咱们国内供应的,等于这公司看着是荷兰的牌子,心脏却长在中国。 荷兰刚宣布接管,咱们中方立马就出手了——商务部依据《出口管制法》,直接限制安世中国工厂的特定芯片出口。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欧洲的汽车厂最先扛不住了。一辆电动车里得装几百上千颗安世的芯片,少一颗都没法组装,生产线就得停。 宝马在德国的工厂才停了三天,就说一天损失好几百万欧元;奔驰更着急,直接联合特斯拉、大众这些车企给荷兰政府发声明,警告说再这么闹,欧洲汽车业得损失几百亿欧元。 您想想,汽车产业可是德国的命根子,占了他们GDP的10%,德国一慌,法国、意大利这些国家也跟着施压荷兰。荷兰本来想跟着美国唱一出戏,结果把整个欧洲的汽车巨头都得罪了,国内的压力先顶不住了。 更要命的是他们自家的宝贝疙瘩——阿斯麦公司,就是造光刻机的那家,它生产最先进的光刻机离不开中国的稀土。咱们这边一调整稀土出口审批,阿斯麦立马慌了,生怕断了原料供应,要知道阿斯麦可是荷兰的“国家名片”,真出问题荷兰损失就大了。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居然悄悄撤梯子了。本来荷兰抢安世的借口就是美国的“穿透规则”,结果美国为了在其他领域跟中国谈条件,突然说暂停执行这规则,压根没提前告诉荷兰。这下荷兰成了孤家寡人,之前的理由全成了笑话,再硬撑着接管,不光欧洲车企不答应,自家产业也得受连累。 所以您看,荷兰这时候喊“暂停”,根本不是良心发现,是中方那记出口管制的“重拳”打在了七寸上。他们原以为抢了股权就算赢了,没想到在全球化的今天,真正的控制权不在注册地,也不在股权本上,而在谁手里握着生产线、握着供应链。你能拿走公司的“名分”,但拿不走中国的产能和原料,最后只能自己骑虎难下。 现在荷兰提了两个条件,要咱们恢复芯片出口、解决财务问题才肯彻底撤销接管,说白了就是找个台阶下。这事儿也让大家看明白一个理儿:现在做生意早不是谁拳头大谁说了算,谁能把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攥在手里,谁才有真正的话语权。荷兰服软,说到底就是栽在了没看清这个门道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