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国际奥委会表示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情况感到失望,因为上海、成都、广州三座城市

国际奥委会表示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情况感到失望,因为上海、成都、广州三座城市均未提交申请。   这事儿一出,体育圈子里不少人都懵了,大家伙儿开始琢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中国这么有实力的国家,当年北京奥运办得那么漂亮,这三座城市不管是场馆还是组织能力都够用,为啥偏偏不接这茬?   可要是往深了想,这事儿真不能怪中国城市不给面子,先看看全球的申办局面就明白了。   现在愿意申办奥运的城市是越来越少,韩国首尔去年就因为财务压力直接退出了2036年的申办,西方那些发达国家除了英国象征性地表了点兴趣,压根没人真往前冲。   说白了就是,现在办奥运早不是几十年前那种“彰显国力”的香饽饽了,反而更像个容易砸手里的“销金窟”。东京奥运会光亏损就干到了64亿美元,里约那回也亏了21亿,更早的雅典更是亏了80亿,这么算下来,除了北京、悉尼少数几次,几乎没几个能赚钱的。   日本札幌本来想申办2030年冬奥会,结果因为东京奥运的竞标舞弊丑闻,七成民众反对,最后只能放弃。这事儿也给各国提了醒,办奥运不光要砸钱,还得扛住民意压力和公信力考验。国际奥委会虽说搞了“奥林匹克2020议程”想降成本,但效果实在有限,大家心里都有本账,没必要为了一场赛事拖慢城市发展的脚步。   再回头看中国这三座城市,它们的“沉默”其实是心里有数,不是没能力,是太理性了。就说上海,国际奥委会前主席巴赫2023年去上海的时候,还公开说期待和上海合作,觉得它能成“奥林匹克体育城市”。上海也确实在攒经验,拿了不少奥运资格赛的举办权,听说浦东新区还预留了场馆用地,明显是把眼光放得更长远,没打算急着凑2036年的热闹。   不光上海,成都的想法更实在。之前有人问过申办的事,成都直接说了,申奥是国家层面的事,城市不能自己拍板。这几年成都办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汤尤杯,场馆和组织能力早就练出来了,但就是不冒进,说要等经济社会发展到合适的程度再好好论证。这种“先练兵、再谋大”的路子,比硬着头皮上靠谱多了。   广州则是另一个路子,之前有人大代表提议联合粤港澳大湾区一起申办,广州的回应也很明确,说会在国家部署下积极参与,还把区域联动办赛写进了体育强市规划里。显然广州更想靠“体育+旅游”的融合效应,让赛事真正带动区域发展,而不是单独一座城市扛下所有压力。   其实这背后是中国城市的思路变了。以前可能还会把办奥运当“形象工程”,现在更在乎的是能不能“办赛、营城、兴业、惠民”,能不能让赛事服务于市民生活和产业升级。就像中国奥委会说的,举办奥运的机会应该留给更多没办过的国家,这话听着是谦让,其实是底气——咱们不是办不了,是有选择的权利,犯不着为了凑数委屈自己。   国际奥委会心里肯定门儿清,不然巴赫和新主席考文垂也不会接连访华,跟中国奥委会谈合作。他们失望归失望,其实是怕没人能接下这个“烫手山芋”。现在有兴趣申办2036年奥运的就印尼、印度、英国那几个,印尼还因为签证问题被暂停了对话,印度的环境又让人犯嘀咕,挑来挑去还真没比中国城市更合适的。   但中国城市显然不吃“道德绑架”那一套,上海在慢慢攒经验,成都在扎实打基础,广州在琢磨区域联动,每一步都走得稳当。毕竟奥运是十几年一遇的大事,与其急着递申请讨国际奥委会开心,不如等条件真成熟了,办一场既让世界认可,又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的赛事。 所以说,国际奥委会的失望,本质上是没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   奥运会早不是当年那个大家抢着要的“金字招牌”了,现在拼的是理性规划和长远眼光。上海、成都、广州的沉默,恰恰说明中国城市真的成长了,不再需要靠奥运来证明自己,而是要让奥运为自己的发展服务。

评论列表

卜匹
卜匹 2
2025-11-11 10:55
跟着国家部署走,这回答没毛病。
李黑刀笔叨
李黑刀笔叨 1
2025-11-11 10:56
确实没多大意思,办了也是利用好现有场馆,特别是高校体育设施。新建很不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