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据多家欧洲媒体报道,立陶宛方面突然宣布了愿意通过对话修复同中国关系的态度,相关官员释放缓和信号,强调希望把沟通拉回务实轨道。 立陶宛这回算是尝到苦头了,三年前那步棋走得有点冒失,允许台湾代表处用台湾名义挂牌直接撞上中国的一中原则红线,中国二话不说就把关系降级到代办级,经贸往来立马卡壳,欧盟企业当时就抱怨清关困难,世贸组织那边案子也拖到现在没结,立陶宛本地的激光和木材出口商订单一天比一天少,现金流紧张得跟什么似的,反观德国法国照样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这差距明眼人都看得懂。 说白了企业最怕的就是不确定性,订单拖延供货不稳谁受得了,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学聪明了稳住节奏产业链就没大问题,立陶宛港口年报里提到吞吐量下滑怪全球需求但中国通道收缩绝对是关键因素,欧盟去年搞反胁迫工具想撑腰可流程慢吞吞企业账本等不起,舆论场上天天吵这个现实问题。 现在新政府放出风声想务实对话算是个转机,但中国态度一直很明确底线不能碰解铃还须系铃人,台湾代表处那名字得改回台北这类中性称呼避免争议,国际上大多这么处理立陶宛偏要特立独行结果连锁反应来了,把这个结解开其他合作比如科研物流绿色产业才有戏。 过去三年拉锯战让各方都摸清边界了,立场不动路径可以调,只要立陶宛拿出可核验的动作像通关支付这些实际事项一条条解决企业才敢恢复计划,中国市场那么大德国汽车化工项目一个接一个立陶宛要是错过太可惜。 回归常态不是没可能,以前中立合作不少项目跑得顺溜,关键是把症结逐项拆解别玩虚的,话要说但更得看怎么做节奏把握好窗口期还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