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上将严厉发问:“究竟用什么方法才能击败中国?” 哈佛大学教授查普曼,直言不讳地说:“美国永远也无法打败中国!中国之所以不可战胜,是因为中国人有一种可能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民族特征,这一特质使他们坚韧不拔,一直屹立不倒!” 回溯历史,中国的 “不可战胜”,首先体现在对 “大一统” 的执念与坚守上。 春秋战国五百多年战乱,诸侯割据、民不聊生,可不管是秦国的 “商鞅变法”,还是六国的合纵连横,最终的目标都是走向统一。 此后两千年,中国经历过三国鼎立、魏晋分裂、五代十国的混乱,可每一次分裂之后,总会有人站出来力挽狂澜。 汉朝平定七国之乱,唐朝结束隋末割据,元朝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疆域统一,清朝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版图。 就算是最混乱的时期,也没人放弃 “天下一统” 的追求。这种对统一的执着,让中国无论分裂多久,都能重新凝聚成一个整体。 对比欧洲,同样是文明发源地,却一直四分五裂,至今没能形成统一的政治实体。 这种差距,本质上是文明基因的不同 —— 中国人把 “团结” 刻进了骨子里,而团结,正是抵御外侮、战胜困难的根基。 中国的历史,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一部 “在危机中重生” 的奋斗史。 汉武帝时期,匈奴屡次南下侵扰,汉朝初建时国力衰弱,只能采取 “和亲” 政策隐忍多年。可中国人从不是只会忍,而是在隐忍中积蓄力量。 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汉朝国力大增,卫青、霍去病率军北击匈奴,“封狼居胥” 成为千古佳话,彻底解除了北方的威胁。 更让人敬佩的是,每次危机过后,中国总能总结经验、革新制度。 宋朝面对辽金西夏的军事压力,虽然军事上略显被动,却在经济、科技上实现了突破,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都是在这一时期成熟并外传,影响了整个世界。 这种 “越挫越勇” 的特质,在近代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1840 年鸦片战争,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一百多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列强瓜分、欺凌。 可中国人从没屈服过。从林则徐的 “虎门销烟”,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抗争;从洋务运动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戊戌变法的制度探索,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前赴后继,为了国家独立、民族复兴抛头颅、洒热血。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面临的是装备远超自己的日本侵略者。当时日本的工业产值是中国的 9 倍,钢产量是中国的 145 倍,飞机、坦克、大炮的数量更是碾压级优势。 可就是在这样的差距下,中国军民坚持了 14 年抗战,付出了 3500 万军民伤亡的巨大代价,最终赢得了胜利。 这场胜利,靠的不是先进的武器,而是 “一寸山河一寸血” 的坚韧,是 “全民抗战” 的团结。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全面封锁,军事上围堵、经济上制裁、科技上禁运。 可中国人凭着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的劲头,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搞出了自己的工业体系。 美国总想着用 “围堵”“制裁” 击败中国,可他们忘了,中国历史上经历过的危机,比现在严重得多。 匈奴的铁骑、列强的枪炮、冷战的封锁,都没能打垮中国,反而让中国越挫越勇。因为中国人明白,靠别人不如靠自己,越是被打压,就越要自己争气。 这种从历史中汲取的智慧,是美国永远无法理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