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到饭点了,给大家讲个正经的历史故事佐餐: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国君晋景公,他晚年重病,

到饭点了,给大家讲个正经的历史故事佐餐: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国君晋景公,他晚年重病,就找巫师来跳大神。这巫师情商有点低,就直接跟他说:“您吃不到今年的新麦子了。” 这意思明摆着,就是活不到麦子收割的季节。晋景公气得半死,心想我一定要活到那时候,然后以你业务能力差把你宰了!到了新麦子收割的季节,他立刻让人给自己做了一碗麦饭,还把那个巫师抓来,准备让他看着自己吃完这碗麦子再处决他。但是突然一阵腹痛,他就决定先去上个厕所回来再吃饭 + 杀人。没想到这一上,就下去了… 而且在厕所里淹死了… 确实没吃上新麦子。

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就一直在琢磨,人,怎么能淹死在厕所呢?这厕所到底是个什么构造?里面都是什么个成分?液体得多到一定程度,还得够深,才能淹死人吧?农村旱厕我也见过啊,根本淹不死啊!

其实这个事在周礼中有相关的记载,《仪礼・既夕礼》里明确记载 “隶人涅厕”,也就是挖个坑当厕所,坑满了就让奴隶把坑填上,再挖个新的用。但是频繁挖坑填埋也很烦,所以这个坑越挖越深,到了春秋时期,能达到十二尺以上,大致相当于三米不到一点,这掉下去,确实凶多吉少…

而且大家可以想象下,在一个深坑边上拉肚子,双脚站在同一边,也确实有点考验平衡性…

到了战国时期,人们发现猪什么都吃(猪:我谢谢你哈),于是就把养猪和厕所结合起来,称为 “溷轩”。“溷” 右半边的 “圂” 里面有个 “豕”,也就是猪,指的是养猪的猪圈。而加上了三点水就说明有一些… 液体的部分。所以 “溷轩” 就是猪圈 + 厕所~

秦汉时期这种 “溷轩” 还很常见,许多墓葬中都出土过陪葬的 “厕所” 手办,厕所下面就是粪池 + 猪圈(图1,图2),这就是 “上” 厕所的由来。

由于厕所在二楼,一般和围墙高度差不多,所以古人经常借口如厕然后从厕所窗户里翻出去。刘邦在鸿门宴中就是如此,曹操、刘备都干过这事~

虽然这时候已经有了个房子,但人们蹲坑的方式和春秋时期差不多,都是双脚在同一边。不过为了避免晋景公的悲剧,大家会扒着厕所窗户(图3),避免掉下去,也能帮助使劲(bushi)

这种厕所当然很不舒适,所以养尊处优的贵族们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不断地改进厕所品质。最直接的当然就是在房间里解决,不用去猪圈了,所以到了汉代,贵族们一般都在室内上厕所。当然厕所肯定是设在室内的侧边或者侧房,因此叫做 “厕”。《汉书・汲黯传》就记载:“卫青侍中,上常踞厕视之。” 也就是卫青见汉武帝的时候,汉武帝都是一边蹲坑一边跟他聊天的。

真够… 不见外的…

汉武帝虽然是皇帝,但是享受方面显然远不如自己的叔叔梁孝王。梁孝王陵墓中曾经出土了一个 1:1 的厕所模型,可坐可蹲,脚踏上还有精美的花纹,起到了防滑作用。最牛的是,为了避免气味和一直掏粪的麻烦,这位精致的猪猪王爷在墙壁上开凿了引水的凹槽引山泉水来冲洗,和现代长流水冲厕的原理一样(图4)。甚至这个厕所右侧还设有扶手,后面有靠背…

这可能是最早的冲水马桶了?

好了,祝大家吃嘛嘛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