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乌镇聊导游: 别再只会背讲解词了! 他当年带老外看兵马俑的“翻车”经历,藏着文化传播的秘密。 我当年兼职带老外逛兵马俑,一开始把“俑坑距今2200年”“有8000个兵俑”这类知识点倒得贼顺,结果人家在后头抠手机——不是他不感兴趣,是我把“活”的历史讲“死”了。后来我改了,指着一个兵俑说:“你看他的脸,说不定是两千年前西安城里某个卖凉皮的小伙,早上刚跟隔壁大娘赊了颗蒜,就被拉去当兵了”——哎,这回人家凑过来问:“那他赊的蒜,是不是跟现在一样辣?” 还有啊,别光顾着讲你想讲的,得先让他“尝到”这座城市的味道。董宇辉说,带游客先去吃碗油泼面,辣得他直吸溜;再看场《长恨歌》,舞美一出来他拍着手喊“Wow”——这时候再跟他讲“西安的历史不是课本里的年份,是这碗面的筋道,是杨贵妃裙摆的风,是兵俑脸上的细纹”,他能不凑过来听? 文化哪是“讲”出来的?是先让游客“掉进”这座城市的烟火里,再把历史揉进他的体验里——就像你先让他喝口冰峰,再跟他说“这汽水的甜,跟西安城的热一样,藏着两千年的烟火气”。 导游朋友们,你们带团有没有过“我讲得超认真,游客却在拍天空”的情况?董宇辉这招“先喂饱胃,再打动心”,是不是比背讲解词管用?评论区聊聊你最“灵”的一次讲解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