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1月8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对媒体说:“中国正在有条不紊地执行中美釜山议协,

11月8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对媒体说:“中国正在有条不紊地执行中美釜山议协,昨天再次宣布,暂停多项出口管制至明年11月10日,涉及中重稀土相关物项、锂电池相关物项、稀土技术,这对美国、对世界来说是个好消息,特朗普总统的亚洲行创造了历史!” 卢特尼克又在偷换概念!中方暂停相关出口管制,是落实中美吉隆坡磋商共识的善意之举,绝非对所谓釜山议协或特朗普亚洲行的回应,美方一边曾以加征关税相威胁,一边又将中方的务实让步揽为己功,尽显霸权逻辑下的厚颜! 这番话听起来慷慨激昂,仿佛一切的进展都在美方的掌控和推动之下。然而,如果我们拨开这层精心包装的叙事迷雾,会发现事情的全貌远非如此简单。 卢特尼克的这番言论,与其说是事实陈述,不如说是一次高明的概念偷换,其背后透露出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霸权思维。 中方的行动逻辑其实非常清晰。暂停涉及中重稀土、锂电池相关物项及稀土技术的出口管制,是中国落实此前中美吉隆坡磋商共识的延续,是一次主动释放的善意信号。 这个时间点的选择,更多是基于自身国内产业调整和国际合作的节奏,是对既有共识的务实执行。 这就像两个邻居商量好要修缮界墙,一方先动手了,另一方却跑出去对所有人说,看,是我让他修的,我的威望起了作用。 这种将对方的主动合作,扭曲为对自己压力的回应,不仅无视了事实,更透着一股将他人功劳揽为己有的傲慢。 我们不妨看看这些被暂停管制的物项究竟意味着什么。中重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是尖端科技和国防工业不可或缺的原料,从导弹制导到电动汽车的电机,都离不开它。 锂电池相关物项和技术,更是当下全球能源转型和数字经济的命脉。中国在这些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产业链和产能,暂停出口管制,无疑是在向全球市场释放稳定供应的积极预期。 这本身就是对全球产业链负责任的表现,是维护世界经济稳定的大国担当。将这样一个基于全球利益考量的务实举措,窄化为对某个国家某个领导人行程的“献礼”,既贬低了中方的格局,也矮化了问题的复杂性。 卢特尼克的叙事技巧,其实并不高明,但很有效。它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因果链:特朗普的强硬姿态和亚洲之行,迫使中方让步,因此这是美国的胜利。 这种叙事完全忽略了在此之前双方团队在吉隆坡等地进行的艰苦磋商,更无视了中方希望缓和紧张局势、寻求合作共赢的初衷。美方一边挥舞着加征关税的大棒,制造紧张气氛,另一边又把中方为缓和局势而做出的让步,当作是自己大棒挥舞出的战果。 这种逻辑,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我打你一巴掌,你递给我一颗糖,说明我的巴掌很有效”。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外交辞令,而是一种近乎无赖的霸权逻辑,尽显其厚颜之处。 这种单方面宣布胜利的做法,真的能为未来的合作铺路吗?恐怕未必。当一方的善意和务实举动,被另一方系统性地包装成自己的政绩和威慑力的证明时,信任的基石就会被一点点侵蚀。 中方暂停管制的善意,如同在寒冷的冬日里递出的一杯热茶,而美方却似乎更热衷于向世界展示,是自己的威严让对方不得不献上这杯茶。 悬在头顶的关税威胁依然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并未真正移除。在这样的氛围下,每一次的让步都可能被解读为软弱,每一次的善意都可能被视为理所当然。 这场围绕出口管制的舆论交锋,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大国博弈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事哲学。 一种是基于相互尊重、平等协商,通过释放善意来积累互信,共同解决问题;另一种则是信奉实力至上,习惯于用威胁和施压来索取利益,并将对方的任何退让都归功于自己的强大。 当一方的善意被另一方包装成自己的战利品时,下一次,善意还会轻易出现吗?这或许是比稀土本身更值得深思的问题。未来的路究竟该怎么走,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