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AI如何帮企业降本30%?武侯“武商智慧堂”解锁民营经济增效密码

“用AI替代3个客服岗,人力成本降25%;营销链路加智能工具,成交转化率提40%”——在成都武侯区会议中心,玄晶引擎联合创始人潘瑞华抛出的一组实战数据,让台下数十位民营企业家立刻坐直了身子。

赵永祥委员主持活动

这一幕发生在今日举办的“武商智慧堂”第四期暨蓉城同心AI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沙龙上。作为由民建成都市武侯总支、武侯区工商联主办,中共武侯区委统战部指导的重磅活动,这场聚焦AI落地的沙龙,精准击中了当下民营企业家“降本增效、破局增长”的核心诉求,在新浪财经记者现场见证下,政策解读与实战干货的碰撞,让不少参与者直呼“解渴”。

武侯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王睿发表重要讲话

“培育新质生产力,民营经济是主力军,AI则是最关键的‘武器’。”武侯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王睿在开场讲话中明确了活动的核心基调。他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强调武侯区正通过“政策+资源+技术”的三重赋能,推动民营经济借助新技术重构竞争力,而“武商智慧堂”正是搭建起政府与企业、技术与产业的对接桥梁,这一表态让在场企业家感受到了政策层面的坚定支持。

相较于宏观指引,企业家更关心“AI到底怎么用”。活动特邀的两位AI实战派专家——玄晶引擎创始人唐荣与联合创始人潘瑞华,用“案例+方法论”的组合拳给出了答案。

玄晶引擎创始人唐荣分享企业AI数智化落地路径

“别被‘大模型’‘深度学习’吓住,企业用AI,先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潘瑞华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与百余家企业服务经验,拆解了AI的“降本逻辑”。他以玄晶引擎的赋能体系为例,详解了AI在不同场景的落地价值:客服环节,智能应答系统可承接80%的常规咨询,且24小时无休;运营端,AI自动化工具能替代数据录入、报表生成等重复性工作,错误率从5%降至0.1%;营销端,其自主研发的AI自动化成交体系,可通过用户画像精准推送内容,某建材企业用后单月业绩直接增长68万元。

如果说潘瑞华讲的是“战术”,拥有二十余年互联网实战经验的玄晶引擎创始人唐荣,则带来了企业AI转型的“战略图谱”。“AI不是点缀,是把企业‘经验’变成‘可迭代的数字资产’。”他提出的“内外双驱”转型路径,让企业家们豁然开朗。

玄晶引擎创始人潘瑞华分享企业降本增效实战经验

内部驱动上,AI可构建“招聘-培训-会议”全流程智能风控:AI面试系统5分钟完成初筛,准确率超人力面试官;智能培训平台根据员工短板推送课程,培训效率提升50%;会议纪要AI实时生成,决策落地周期缩短3天。外部增长上,“AI矩阵获客+私域智能运营+自动化成交”的闭环,已帮助一家传统制造企业实现获客成本降低32%,库存周转效率提升30%。

“我们做餐饮连锁,100多家门店的排班和物料采购一直是痛点,AI能解决吗?”“电商公司私域粉丝10万,智能运营工具会不会增加客户骚扰?”互动环节,企业家们的提问直奔主题。唐荣现场回应:“AI的核心是‘精准匹配’,餐饮排班可接入门店客流数据,物料采购误差能压到5%以内;私域运营则靠用户行为标签推送内容,反感率会低于3%。”

武侯辖区内企业家积极学习

作为武侯区服务民营经济的标杆品牌,“武商智慧堂”此次选择AI作为核心议题,并非偶然。据武侯区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辖区内80%的中小微企业都有“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但对AI技术存在“不会用、不敢用、用不起”的困惑。此次活动不仅邀请到玄晶引擎这样有实战案例的技术方,还将后续对接“AI转型诊断”公益服务,帮企业量身定制方案。

“以前觉得AI是大厂的专利,今天才知道小公司也能快速落地。”活动结束后,一位做服装批发的企业家告诉记者,他已经和玄晶引擎团队预约了下周的上门诊断。从政策指引到技术落地,从案例分享到资源对接,这场沙龙正让AI从“高大上”的概念,真正成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刚需工具”——而这,正是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