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瞭望财经刘宝丹于濛
一边是人形机器人“伸手”倒水递水,科技的现代感扑面而来,一边是静卧的机床与齿轮,透着厚重的历史感……前不久,随着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的举办,沈阳中国工业博物馆内,这座见证中国工业百年发展历程的工业地标,上演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工业文明对话,描绘出新型工业化的“智”造新图景。
10年前,我国提出了“互联网+”行动,推动移动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和各行各业;10年后,人工智能成为行业变革的关键力量。站在新十年的历史发展节点,深化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正为我国新型工业化注入新动能。
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电子屏实时滚动生产数据,技术人员轻点屏幕,就能操控全自动机床完成精密工件加工;产品、机器、生产线实时互联,平均每10秒钟下线一台冰箱……发生在一个个制造车间里的变化,正是工业互联网助推中国制造不断进化的缩影。
近年来,从概念萌芽到落地深耕,从政策推动到市场驱动,从技术探索到生态构建,工业互联网逐渐成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已突破1.5万亿元,带动经济增长近3.5万亿元,实现了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人工智能的兴起与发展,为工业互联网进一步走深走实提供了契机。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速度惊人。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全国人工智能企业从5年前的1400余家已增长到超5000家,相当于平均约11个小时就有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诞生。
当前,工业互联网迈入到规模化的应用新阶段,人工智能成为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当二者相遇、融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互联网+’好比是修好信息高速公路,而‘人工智能+’是让跑在上面的车自己学会驾驶。”辽宁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潘宏说,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度发展,将更加广泛地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相关专家表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既是对“互联网+”十年积淀的继承深化,更是面向全球智能化竞争新格局的主动突围,这将推动人工智能从技术工具升级为重构生产要素、重塑产业范式、重组价值链条的核心引擎。
聚焦到制造业,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党委书记田川表示,人工智能正从工业互联网的“辅助工具”变为“核心引擎”,赋予了工业互联网实时优化、智能调度等能力。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也在助力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落地普及。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加快人工智能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
在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把握人工智能关键变量,实施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双向赋能行动。同时,将加快政策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升级、技术产品创新、融合应用拓展,推动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智慧生活从“概念”走向“现实”
“深化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已成为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表示,要夯实深度融合底座,强化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协同创新,培育一批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工业智能体。
不少企业正在加速创新探索。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总经理庞松涛表示,作为长期深耕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先行者,浪潮云洲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打造了人机协同的智能生产新模式。目前,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落地超20个行业智能体。
赛轮集团副总裁孙广清介绍,赛轮在2020年发布了全球橡胶轮胎行业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橡链云”,实现了制造端、渠道端、消费端产业链的全贯通,助力赛轮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规模效应和生态优势,在全球构建高效的协同体系,进一步提升了赛轮的全球竞争力。
在田川看来,工业互联网与大模型、智能体等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将进一步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还将催生新产品、新服务、新应用。
元聚变(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AI软件开发、物联网技术及数字内容服务的人工智能企业,该公司CEO孙峻峰介绍,元聚变拥有AI核心模型和算法能力知识产权和行业资质认证,今年以来,已经开发出炬宝GEO(生成式引擎优化)等AI产品,不断深化AI技术在金融、教育、消费零售等行业的应用,助力企业提升运营效率与决策智能化水平。
在人工智能加持下,工业互联网为推动智慧生活从“概念”走向“现实”也提供了技术支撑。在软通动力集团高级副总裁吴江看来,不止于工业生产,工业互联网还将“破圈”赋能智慧家居、出行、医疗等领域,解锁更多生活新方式。
从老工业基地到智造新高地
从端茶倒水的新松人形机器人,到可以设计专属丝巾的沈阳飞图画笔;从“人工智能概念验证与智算服务中心”在沈阳皇姑区启动,到京东工业在辽宁落地“链动众城万亿降本”计划……在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会场,辽宁智造元素格外亮眼。
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辽宁工业基础雄厚,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产业在全国的地位举足轻重。面对网络化、数字化浪潮,辽宁推进“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将工业互联网作为全省重点建设的22个产业集群之一,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
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机遇,辽宁“点”“线”“面”三维发力,已累计建设469个省级数字化车间、238家先进级智能工厂,8家企业获评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04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8万家企业,推动构建起共生共荣的数字生态。
“这些数字背后,不仅是辽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坚实脚印,更是一个传统工业省份发展范式的深刻变革。”潘宏说。
围绕加快“数字沈阳、智造强市”,在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东北亚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在沈阳发布,标志着沈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开启了新篇章。
沈阳是全国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5G网络建设方面成效显著。目前,全市5G基站建设规模超过4.6万个,稳居东北地区首位。沈阳在推动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同时,也在加速布局人工智能新赛道,已建成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自2024年起从沈阳新世界博览馆移师中国工业博物馆。中国工业博物馆见证了我国近现代工业历史,同时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时代缩影。
主办方表示,以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为平台,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生动展现传统工业与现代科技的共生,在新工业时代的追云踏浪中,赋能老工业基地焕发新风采,为推动国家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加快东北全面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