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992年,北京一10岁的男孩放学回家时发现,母亲一直锁着的柜子竟然没关,男孩打

1992年,北京一10岁的男孩放学回家时发现,母亲一直锁着的柜子竟然没关,男孩打开柜子,拿了5毛钱准备去买冰棍吃,岂料在钞票之下竟放着一封破旧的信封,当男孩好奇的打开信件时,信中的内容直接颠覆了他的想象! 那天放学回家,祁国建看到养母常年上锁的柜门虚掩着。天热得让人直冒汗,他琢磨着拿点钱买根冰棍解解馋。 翻找时,指尖碰到个破旧信封,纸张泛黄还卷着边。信封没写收件人,只有模糊的邮戳:福建莆田,1980年。 拆开后,几页信纸里的文字很简单,说把刚出生的孩子托付给北京祁家。他悄悄把信塞回去,连五毛钱都忘了拿,轻轻合上了柜门。 从那以后,祁国建话少了许多。养母还是会在他生病时守在床边,整夜给他擦额头降温。养父摔倒时会用粗糙的手拉起他,嘴上念叨着却满眼关切。 他从没提过那封信,只是默默记着养父母的付出。后来养父中风,半边身子动不了,家里的担子落到了他肩上。 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给养父翻身、喂药,再去田里干活。傍晚回家,总能看到母亲在灯下忙碌,头发白了一茬又一茬。 他一边收拾碗筷,一边帮母亲捶背,那段信纸的内容早已刻进心里。日子就这么过着,他以为这个秘密会一直藏下去。 2017 年,祁国建已经是中年人,养父卧病在床,养母也佝偻了腰背。村里广播传来消息,央视《等着我》节目正在征集寻亲线索。 养母看着他,眼神里既有释然,又藏着期待。祁国建想了很久,决定报名试试。节目组告诉他,DNA 数据库里找到了匹配信息,福建莆田有家人在找 1980 年托付的孩子。 听到 “福建莆田” 四个字,他瞬间想起了当年那个炎热的午后。节目录制现场,他第一次见到亲生母亲。 那位老人满头白发,伸出的手一直在颤抖。他转头看向台下,养父母坐着抹眼泪,灯光照在他们布满皱纹的脸上。 重逢后,两个家庭慢慢有了来往。福建和北京距离虽远,却常通电话、互寄特产。祁国建忙着照顾两边的老人,日子过得充实又温暖。 他发现,双重亲情从来不是负担。血缘让他找到了根,养育给了他完整的人生。当年没花出去的五毛钱,换来了一辈子的牵挂与圆满。 如今的祁国建,既照顾着年迈的养父母,也常回福建看望亲生母亲。那些年的沉默与疑惑,早已变成对两份亲情的感恩。命运的转折,让他拥有了双倍的爱与牵挂。 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选择寻找亲生父母吗?对于血缘和养育,你心里更看重什么?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信息来源: CCTV1等着我——《时隔37年与母相认哭成泪人,从此两家人一家亲》

评论列表

学无止境
学无止境 4
2025-11-07 18:56
寻的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