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高山上白雪皑皑,窗内教室里暖意融融……



近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白玉中学里的临安班里,26件崭新的爱心羽绒服从2600多公里之外的杭州临安寄了过来,当班主任钱厉将紫、黄、粉、黑、米等各色羽绒服一一分发到同学们手中时,穿上暖和新衣的孩子们被深深温暖了,他们难掩喜悦,腼腆欢笑。
为什么要寄26件羽绒服?又是谁资助了这些新衣服?
这还要从两个多月前说起——
AI、deepseek进课堂
杭州优质教育飞进川西临安班
今年8月26日,临安区第三批援派白玉县的4名优秀教师在辗转了2天飞机+坐了3个半小时的汽车后抵达白玉中学。

他们分别是临安区青山中学的资深教师周文、临安区青云初级中学教务主任、一级教师孙庆华、临安区实验初中数学老师袁志军和临安区钱锦学校初中部德育处主任钱厉。
其中,“80后”的钱厉负责担任白玉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临安人,他第一次走进海拔3000多米的白玉县城时,感到了少许高原反应,也不免为这里的地广人稀而惊叹。
“这是个平均海拔约3500米,最高山峰海拔近5000米的川西县,面积10000多平方公里,是临安区的三倍还多,人口却仅有5万多人。”他说。
白玉县只有一所初中,孩子如果想进一步升学,就要到康定、雅安、成都等大城市去读高中。
因此,钱厉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和努力,让孩子们坚信无论未来走到哪里,都要相信自己的潜力,保持好奇之心,用知识的力量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从9月1日开学第一课开始,我就灌输给孩子们好好读书,走出大山,考个大学,等学成归来后建设家乡,反哺白玉的学习理念。”钱厉是这么说,也是这样做的。




为此,他将临安的先进教学方式带到了白玉,打开了孩子们的视野。譬如通过“普通话挑战”,摸底孩子们的汉语水平;用声画合一的AI声浪小程序,提高孩子们大声念课文的兴趣;用deepseek背诵抽测系统,引爆孩子们的学习热潮;语文课上提到了圆明园、巴特农神庙、罗马斗兽场等名胜古迹,就用AI将学生的照片生成上去活跃课堂气氛……

“有个孩子很想去拉萨,我就用AI软件给他生成了一张站在布达拉宫前的合影,拉近了她和梦想的距离。孩子们对杭州也很有感情,课文中有一篇古文《湖心亭探雪》,引发了孩子们争先恐后举手回答的兴趣。”钱厉说。
在临安的中小学,无人机教学已经普及,而在白玉还是绝对的新鲜事物,钱厉正在努力从临安引进无人机,让东西部教育同频共“飞”。
是班主任也是“快递小哥”
“钱老师和他的小伙伴”不断壮大
尽管随着一批批临安援派教师的到来,白玉中学临安班的师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川西孩子们的求学路,远比东部沿海孩子们艰难得多。“明年我的儿子也要读初中了,相比之下他在临安的学习条件好太多了。”钱厉感叹道。
首先地域辽阔,家里最远的孩子到白玉中学上课,单程近200公里,因此临安班的绝大多数孩子都是住校学习的,有的甚至和支教老师一样每半年(寒暑假)才回家一趟。有的孩子想家了,还会在课外向钱厉借用手机给父母打个电话,但家人在放牧时未必会接听。

这一点,在今年9月的一次家访过程中,钱厉和其他支教老师就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漫漫家访路”。

“白玉县实在太大了,当天我们只走访了5户学生家庭,还是精心设计的一条最优路线。”钱厉说,途中他们的车翻越了一座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开到了高山草原上,但是最后那段路还是开不上去,是学生家长开着面包车接他们上去的,学生家长十分热情地准备了酥油茶和牛肉,他们也用手机和随身打印机给对方拍摄、打印了全家福。

其次是长期住校带来的生活不便,孩子们的教学、生活物资不比临安的孩子们那么充裕,有的鞋子破了仍舍不得换,有的眼睛近视了但没有眼镜,而在白玉寒冷的秋天,这里的女生们几乎都是洗完头发后等浓密的长发自然干……
早在2020年在临安锦城教学时,钱厉就开设了视频号,用以记录他和临安孩子们共同进步的点点滴滴,受到了不少临安人的关注。到了白玉后,这个视频号就成了他记录和白玉孩子们共同成长的点点滴滴,不少人看到后深受感动,表示愿意为白玉的孩子们出一份力,让他们更好地学习,“白玉爱心群”由此应运而生。

从此,这些临安的叔叔阿姨们,对2600公里之外的白玉多了一份牵挂,眼镜、帽子、耳罩、球鞋、干发帽、棉衣等物资通过快递纷至沓来,有的是支教老师自己买的,更多的是临安爱心人士捐赠的,点滴爱心汇成江河,温暖了孩子们的心。

不过,白玉的快递大多都是需要收件人到固定快递驿站自取的,于是上一秒还是班主任的钱厉,下一秒就化身成了“快递小哥”,骑着从超市借来的三轮电瓶车,赶往3公里外的快递驿站收货,有一次一搬就是八箱棉帽、棉手套,引来四名支教老师全体总动员。

随着不时有新人加入到“白玉爱心群”,“钱老师和他的小伙伴”也在不断壮大。
寄来26件羽绒服的是他
“浙BA”临安队的5号位
白玉的冬天来得比临安还早,10月中旬就已经跌破了0℃,山上飘雪,这让临安班里一些衣服单薄的孩子忍不住瑟瑟发抖。

钱厉看到这一幕后鼻子一酸,准备号召自己在临安的亲戚朋友们将闲置的棉衣快递过来,给孩子们御寒,当这一讯息在“白玉爱心群”里不胫而走,引起了赵相如的注意。
赵相如是谁?

他是“浙BA”预选赛杭州赛区临安队的5号位,一名魁梧的大中锋,也是临安戚家桥游泳馆的合伙人,为人豪爽。当他把孩子们面临的寒冷境况和妻子一说,立即得到了她的支持,夫妻俩决定直接定制一批全新的羽绒服,捐赠给远方的孩子们。
“我刚好认识一个厂家,知道我要做公益,直接定做了26件羽绒服,并以不到市场价一半的价格给到了我,总共就花了一万多元,一份心意罢了。”今天下午当我联系上赵相如时,他轻描淡写地说,临安有许多爱心人士,这不算什么,还有长期资助孩子的呢。

半个月后,当这批温暖厚实的羽绒服翻越了2600多公里,从临安寄到白玉时,白玉中学外的山上已经被白雪覆盖,孩子们一穿上就爱不释手。
“谢谢!”女孩子们腼腆,话虽不多,但当她们穿上包裹到膝盖的崭新羽绒服时,满脸的笑容和捂嘴欢笑的眼神,就已经胜过千言万语。
孩子们在五颜六色的羽绒服中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身高1米6穿S码,不足1米6穿XS码,不争不抢,再次坐在教室里听课,笃定而安定。

自2021年临安区和白玉县开展对口支援以来,临安区始终把教育作为帮扶重点之一,累计投入援建资金超1800万元,统筹推进了教学楼、宿舍楼、医务室、盥洗设施等教育项目建设,全力推动白玉县中小学硬件设施的提档升级。其中,2023年建设并投入使用的“天目楼”,有效解决了白玉中学2000余名师生迫切想要解决的洗澡和住宿问题。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社会力量的加入,“陌上临安,花开白玉”凝结的是更深的“山海情”,更真挚的上下游“共饮长江水”。